如何看待刷微信朋友圈点赞?点赞为了什么?

9158APP 0

如何看待刷微信朋友圈点赞?点赞为了什么?

很多人在浏览微信朋友圈时,总会时不时点几个赞,要么是因为内容吸引了自己,要么是因为是朋友发的,所以或多或少都会点赞。但也有一些人连内容都没看就随意点赞。面对如此随意的点赞,你怎么看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些人对于朋友圈点赞的看法。

朋友圈、微信活动、公众号热门文章都是点赞的“高危区域”。除了家人和朋友之外,同事和领导的个人动态更容易被喜欢。很多人也经常被动“点赞”或者遇到“求点赞”。

“加入微信运动后,给朋友点赞、互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的目标是进入排行榜前20名,最终占据封面。”王小艺,27岁,是北京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他目前正在减肥。每天慢跑5公里是“必做动作”。他说,跑步的动力主要来自微信运动中好友的点赞。

除了微信体育之外,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也喜欢“高发区”。尤其是朋友圈里的图片、评论等个人更新,新鲜且信息量大。许多人在阅读它们时总是喜欢它们。

喜欢也有“替代品”。上海浦东某银行员工黄嘉欣表示:“我很喜欢微信官方在朋友圈投放的广告,无论是汽车、豪华游轮等高端消费品,还是洗衣等日化产品。”洗洁精、牙膏,或者电影票、新书推荐等。对于娱乐服务,我经常对这些广告进行点赞和评论。”

黄嘉欣表示,微信广告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广告,因人而异。点赞后,您可以知道您的朋友中有哪些人与您有相同的消费倾向。如果大家都喜欢在一起,就能引起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自内心的主动点赞之外,微信用户往往还要被动地“点赞”,比如配合单位的工作、喜欢集体活动等;失宠、为好友和儿童比赛拉票、点赞……其中,被所谓“好友”求赞是最常见的。

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宋玲说:“有一次,我在开会时加了微信‘朋友’,会后就再没有联系过他。没想到,上个月他突然让我转发一条促销信息点赞,他说点赞满了,商家会送洗衣粉,我就答应了;最近他让我点赞一个健身房的促销文章,说点赞达到100就得到半价优惠,点完赞后,我就把他拉黑了,说实话,我真怕过两天他又来找我点赞。

宋陵认为,这种“求夸”的做法并不可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坚持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原则。 “索赞”是一种变相的义务灌输,应适度制止。

喜欢什么?

对于喜欢,在乎的人会很珍惜,不在意的人则不会在意。 “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社会困扰。”有些人下班后还继续刷朋友圈点赞同事。他们的休息时间被切断,甚至产生了自己还在职场工作的错觉。

据微信官方统计,微信目前月活跃用户超过8亿,“点赞”是社交网络上内涵和外延最丰富的行为。当一条消息被点赞时,往往会产生双重效果:对于点赞者来说,点赞表达了他们的认同感;对于点赞者来说,点赞表达了他们的认同感;对于点赞者来说,点赞表达了他们的认同感;对于被喜欢的人来说,这是获得满足感的主要途径。

上海某外企员工张东是一位“像大师”。他一有时间就会查看朋友圈。无论看到什么内容,他都会点击它,就像完成了某个任务一样。张冬说:“我把微信好友分为三类:家人、朋友、同事。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喜欢动机。”

——为家人点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表达对家人持续的关心。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碎片化的时代,这是维系亲情的有效方式。 “妈妈喜欢唱歌,经常在朋友圈发自己写的歌,我会尽快点赞,表达对妈妈的爱。”张东说。

—— 喜欢朋友,一般是为了维持人际资源,表达相似的兴趣,或者“鼓励”、“给予安慰”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同一圈子里的人普遍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比较接近或者审美趣味,当你喜欢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肯定自己的生活。”

——点同意同事的观点,通常是出于礼貌的回复,说“我明白了”、“我已经注意了”等。“比如,如果同事发了一张结婚照,即使你当时心情不好到时候如果看到其他同事点赞,你可能会跟风留下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像大师”变成了“像疯子”、“像专业人士”为了喜欢而喜欢。他们甚至不点击别人在线文章的链接或图片的缩略图。他立刻点了一个心形的赞,认可了“恩惠”和“伎俩”,变得盲目、随意甚至功利。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刘聪慧认为,“任性”喜欢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拉近彼此、建立关系。但如果点赞太频繁、太随意,一开始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坏的情况是会造成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委屈。

喜欢很容易获得满足,但有时也难免令人尴尬。近日,南昌市某国企员工朱正旭就遇到了一件烦人的事:他因为点赞了销售经理的朋友圈而被品牌部经理批评,两个经理还为此争吵不休。私下。精力充沛。

“我进公司时间不长,也说不清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我也感觉这种事情是在小题大作。我在朋友圈点赞之后,很多人现在在公司都变得小心翼翼了,生怕踩错了陷阱,看来我也得学着去喜欢了。”朱正旭说道。

朱正旭认为,无处不在的微信点赞让人感觉时间和空间混乱,模糊了生活与工作、家庭与工作的界限。 “我身边很多人下班后就通宵刷朋友圈,这里点赞,那里留言,本该休息的时间被分割成碎片,没有时间多陪陪家人有些人不断地赞美你的同事,甚至会让人产生你还在办公室工作的错觉。

不少受访者表示,对于“朋友”发的新帖子,自己常常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挣扎和犹豫,浪费时间和精力,但事后与对方谈论时却发现,别人往往浑然不觉。您喜欢的“存在”或“不存在”。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杜俊飞认为,在乎点赞的人会很重视,不在意点赞的人则不会在意。 “如果处理不慎和不当,点赞也会引发社会问题。希望微信能够设计更多的评论按钮,方便用户使用,丰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不喜欢可以吗?

“真正可靠的社会关系,不能靠喜欢来维持,也不能没有喜欢而破坏。”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点赞不应该成为人际交往的负担甚至“情感绑架”。

“我现在基本不喜欢点赞了,感觉自己得了‘点赞恐惧症’。有一次,我的微信‘发现’按钮上出现了100多条未读消息提醒,吓到我了。我真的经常被点赞。”就像弹出的通知很可怕一样。”北京海淀一所中学教师朱树群表示,点赞可以表达个人情感、加强联系,但过多的点赞、不受控制的点赞会让人消耗精力、精力和不确定性。

点赞太多难以忍受,点赞太少又不舒服。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王芳婷说:“我在朋友圈发的帖子很少能得到点赞,就连我精心挑选的名言或者精心装饰的生活照片,朋友们都不喜欢。难道他们真的是这样吗?”不喜欢他们?”我应该和你做朋友吗?”王芳婷很郁闷。

杜俊飞认为,别人给你点赞,就是表示认可,但如果你期望每一条信息都被点赞,那就太苛求了。 “点赞是一种正向激励。有时候对方不喜欢,并不代表我不同意你的状态。”

北京工业大学辅导员张锐从来不喜欢微信朋友圈上的任何内容。就连父母、领导、同事的微信里,她也视点如金。当被问及原因时,张锐说:“我实在找不到喜欢的动力,那些偶然相遇的普通朋友并不缺乏我的关注;很多亲密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东西我都知道。” ”参与者不再需要喜欢它了。”

“与其在虚拟社交网络上炫耀一万粉丝,不如在现实中打个真实及时的电话打个招呼。”张锐表示,现代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很多人都是通过点赞或者点赞的方式认识的。她渴望证明自己的社交能力,但一味追求扩大社交圈会导致社交焦虑症,所以她更喜欢坚持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甘春梅认为,社会支持、情感愉悦和自我呈现是点赞的三大动机。 “真正积极的社会关系不能靠喜欢来维持,也不可能在没有喜欢的情况下被破坏。的。”

江西某县基层办事员刘士宏去年6月借调到省城时,结识了一些在省直机关工作的“老表兄弟”。加了微信后,他经常点赞这些人的朋友圈,几乎都是点赞的。 ” ,“说实话,我更喜欢增加我的存在感,我希望他们能看到我的注意力,记住我这个人。至于说我理解或者同意他们所说的和所想的,这并不一定是真的。 ”

去年年底,刘士宏在单位加班较多,每天都很忙碌。她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朋友圈,已经快一个月没有收到点赞了。 “一开始,我担心因为不喜欢长期在省城工作的老乡,关系会变得陌生。但当我在新年聚会上再次见到他们时,我发现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问我是否喜欢他们。我根本没在意。我这才发现,一味的在网上点赞并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诚实和信心。”

杜俊飞相信,不是所有的喜欢都是对你的支持,也不是所有的不喜欢都是对你的忽视。无论是喜欢的人还是被喜欢的人,内心都应该是真诚的、简单的、坚定的。

刘从辉表示,科技的本质是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更便捷。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如果点赞偏离了初衷,成为人际交往中的负担和麻烦,甚至成为“情感绑架”,那还不如少点点赞,甚至不点赞。

朋友圈是一个非常好的分享平台,很多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分享给大家。那么对于现在朋友圈点赞爆棚的时代,你怎么看呢?以上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朋友圈的看法。喜欢这个景色。虽然点赞是时峰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但小编还是希望大家在点赞朋友圈的时候,都是真心点赞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