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王宁新乡王宁富豪榜顺应Z世代消费习惯的趋势,泡泡玛特迅速崛起为市值1500亿港元的公司。然而,趋势来得快去得也快。上线不到两年,泡泡玛特市值就从巅峰一落千丈。如今,泡泡玛特“大宝贝”生意红火,一个娃娃可以卖到9999元。
顺应Z世代的消费习惯趋势,泡泡玛特迅速崛起为市值1500亿港元的公司。然而,趋势来得快去得也快。上线不到两年,泡泡玛特市值就从巅峰一落千丈。如今,泡泡玛特“大宝贝”生意红火,一个娃娃可以卖到9999元。这就是泡泡玛特未来的潜力吗?
泡泡玛特的泡沫仍在破裂。
2020年底首次在港交所上市时,泡泡玛特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随后在2021年初达到约1500亿港元的历史高位。
可惜“出道即巅峰”。 2021年2月后,泡泡玛特失去了资本的青睐。
香港股市动荡中,龙头企业腾讯股价已折半,泡泡玛特股价已跌至每股17.2港元。公司市值缩水至240亿港元,较最高水平蒸发约1260亿港元,总计逾千亿元。
一年半时间市值缩水1000亿。泡泡玛特存在什么问题?
01.《送娃当饭》
泡泡玛特市值下滑的背后,是今年上半年业绩突然刹车。
2021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78.7%。不过,今年上半年营收预计将大幅下滑,增长不低于30%。同时,盈利能力面临考验,预计利润同比下降不超过35%。
对于业绩突然刹车,泡泡玛特解释称,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复发,部分地区的多家线下门店和机器人店已暂停营业,且线下门店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因此,与去年相比,同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
泡泡玛特盲盒起步价多为59元或69元,“6亿人月均收入1000元”的整体收入水平决定了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截至2021年底,泡泡玛特线下零售门店总数为295家,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零售门店数量占比67%,营收占比76%。但上半年,疫情对北京、上海的影响均较大。
然而,线下销售受阻只是疫情影响之一。也许更重要的潜在影响是消费者意愿的减弱。
小红书上关于“盲盒提现”话题的笔记一万多条。曾经沉迷盲盒的曾伟就是戒掉盲盒的成员之一。她用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戒断情况,呼应了很多戒断者的心声:生孩子换大米。
宝宝是一个盲盒娃娃。米饭就是米饭。
“受疫情影响,大家的生活都困难了。尤其是盲盒的受众都是年轻人,他们没有多少钱。一旦疫情来了,我的收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大家都吃不上饭,为什么他们要和孩子一起玩。”
1999年出生的女孩曾薇,属于盲盒主流消费群体。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消费更多的是心理满足而非实际使用。尤其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情感价值是购买盲盒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挑到自己喜欢的款式的惊喜,摆在面前的盲盒娃娃的陪伴,都成为了这个小玩具的魅力。另一方面,盲盒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圈层,粉丝的相互交流为其带来了社交属性,将盲盒变成了社交货币。
2018年底,曾伟第一次见到泡泡玛特的线下抽盒机。她觉得挺有趣,就画了一张,然后就进了陷阱。泡泡玛特自有IP中的Molly和Dimoo都受到曾伟的青睐。但购买了200个盲盒后,曾伟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
盲盒是一种概率游戏。抽取最有价值的隐藏物品,中奖概率为1/144。在普通的款式中,能买到自己喜欢的款式就看运气了。如果抽到了不喜欢的东西,要么勉强保留,要么采取行动恢复血量。
(青少年和儿童在泡泡玛特门店购买盲盒)
曾伟回忆,2019年盲盒还是比较小众的。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抽到的,可以和其他玩家交换。但现在随着盲盒的流行和二流经销商的介入,虽然珍稀盲盒还有很大的炒作空间,但普通盲盒的转售价却越来越低。
“2019年上半年,Reva至少要30元一个,但现在只能卖20元。”
所谓雷瓦,就是大家都不喜欢的盲盒娃娃。曾伟抱怨道:“如果你画了一些你不喜欢的东西,你要么保留它,要么低价卖掉它。抽盲盒赔钱风险极大。”
这一变化也影响了玩家对盲盒的喜爱。
此外,泡泡玛特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受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影响,2021年4月,泡泡玛特推出多款盲盒新品,起售价从59元上涨至69元。相应地,消费者对泡泡玛特的品控也有了更多的看法。
“我抽了九发,其中四发有明显瑕疵,都卖到了69,所以不能用零食。”
有服装设计师向市场指出,成本要降低,质量控制自然就要降低。中娱智库创始人高东旭告诉本市,盲盒经济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疫情促使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理念,盲盒价值泡沫被一点一点挤出。
该市了解到,疫情期间,部分盲盒企业关闭了部分设计室。
02.从高处坠落
回望过去,推出的那段时光成为了泡泡玛特最辉煌的时期。泡泡玛特的精彩更多在于创始人王宁的逆袭故事。
毕业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王宁,履历并不亮眼。在尝试招商创业时,我遇到了很多障碍。但作为泡泡玛特的创始人,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个帅哥的能量。
泡泡玛特的崛起是一个“非主流”的创业故事。
王宁1987年出生于河南新乡,父母和亲戚经营各种小生意,培养了他的商业兴趣和敏感度。进入大学后,王宁通过为新生录制校园生活并刻录成CD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后来又投资了格子店的零售业务。
那时,大学生的生活费通常是每月几百元,但王宁的店每月可以收入1万元。不过,这次创业最重要的收获不是钱,而是泡泡玛特雏形的诞生。
在随后的创业浪潮中,外界最看重的是互联网。它与互联网无关。乍一看,感觉已经过时了。但因为经营零售生意,王宁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2010年11月,王宁在北京创业,开设第一家泡泡玛特店,并经营一家潮流百货店。早期发展并不顺利,客流量也不多。后来,他专注于潮流玩具,并通过推出盲盒彻底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一家时尚玩具店)
平凡的生活需要小祝福和惊喜,盲盒正好契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泡泡玛特被视为盲盒领域的领军者。事实上,它也是国内盲盒玩法的开创者和普及者,因此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2019年,天猫发布了《95后玩家消费力排行榜》。每年有近20万消费者消费2万套盲盒,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消费高达100万元。
更喜欢泡泡玛特Molly系列的职业女性苏畅向市场提到,几年前,泡泡玛特推出了Molly限量版圣诞盲盒,她会等淘宝0点促销赶去买它。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曾薇,月薪只有6000元,但她却买了200多个盲盒,花了1.2万元。
City Circle曾经走访过泡泡玛特门店,发现在一些员工眼中,盲盒是比iPhone更受欢迎的业务。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直接翻倍发行价,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然后在2021年初,最高达到约15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夫妇的身家超过700亿港元。
可惜“出道即巅峰”。 2021年2月后,泡泡玛特失去了资本的青睐。目前,泡泡玛特股价已跌至每股17.2港元,公司市值仅约240亿港元,不足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一。
03.“谁有钱谁就得到”
从某种意义上说,泡泡玛特的未来并不在于“盲盒”。作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认为“盲盒”并不能概括泡泡玛特的本质。泡泡玛特定位为一家潮流娱乐文化公司。
事实上,泡泡玛特盲盒娃娃的本质是潮流玩具。
玩具设计师“李曼李”向市场总结了潮流玩具的“趋势”:外观独特,受到大众追捧。这一特点注定了潮流玩具生意举步维艰。如果太多人喜欢一个玩具,就很难表达你的个性。如果喜欢它的人太少,它就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不仅是泡泡玛特,所有涉足盲盒娃娃并试图有所作为的公司都遇到了这个麻烦。他们能否打造出堪称经典的潮流游戏,能否推出足够受欢迎的IP,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莫莉。泡泡玛特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莫莉开创的。
这是一个小女孩,绿眼睛,撅着嘴,脸上带着不高兴的表情。她也是泡泡玛特的核心IP。 2020年,Molly为泡泡玛特带来的收入达到3.6亿元,占总收入的14.2%。到2021年,Molly将产生超过7亿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5.7%。
然而,还没有一家公司成功复制Molly。泡泡玛特本身还没有这么做。时尚玩具相关从业者陈明向市场指出,Molly的成功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更多地来自于时代的机遇,而不是Molly的艺术品本身。
早在2016年,Molly Blind Box诞生时,第一代Z才刚刚开始工作。盲盒包装的流行趋势与这一代人消费习惯的兴起不谋而合。机会难得。这意味着,即使艺术家能够创造出比Molly更具艺术价值的IP,也很难成为新的Molly。
涉足盲盒业务的研创文化向市场指出,盲盒用户更注重精神价值和交流。对于从业者来说,企业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盲盒与用户进行深度沟通。
就像有些电影好评但不受欢迎一样,精神需求显然比实际需求更难以捉摸。盲盒赛道并不像泡泡玛特刚推出时那么乐观。盲盒企业的前景并不在于“盲盒”的形式。
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打破局面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大产品线。尽管疫情干扰了老百姓的消费,但正如《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给出的理念:“谁有钱谁就得到”。
2021年6月,泡泡玛特正式推出“MEGA Collection系列”高端潮流玩具产品,包括400%和1000%尺寸的超大人偶。那一年,MEGA系列的收入为1.78亿元。
MEGA 人物也被称为“大娃娃”。市场了解,此类高端产品一般只在线上销售,不同IP价格不同。目前七夕期间发售的“SPACE MOllY心跳”系列,400%尺寸售价1099元,1000%尺寸起售价4999元。全球限量发售5,500 份,需要抽签才有资格购买。
稀缺性为“大宝贝”提供了溢价空间。该市发现,在某潮流电商平台上,原价9999元的“SPACE MOllY月岩”特别版已经卖到3万多元。
相关从业者向市场表示,并不看好盲盒业务的前景,但认为潮流娱乐有广阔的空间。泡泡玛特计划进一步探索MEGA、衍生品、BJD(球关节娃娃)等品类的发展。除了常见的盲盒业务外,这些新产品也成为泡泡玛特未来的潜力。
(MEGA系列SPACE MOLLY与街头艺术家Keith Haring联名)
海外市场也影响国内时尚企业能走多远。沙利文预计,2024年全球时尚玩具市场规模将达到418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均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
泡泡玛特上市,筹集资金的目的之一就是开拓海外市场。其策略是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定制拓展计划,并根据当地粉丝喜好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组合。
截至2021年底,泡泡玛特已在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23个海外国家和地区上线。那一年,泡泡玛特来自海外市场的批发及其他收入为1.37亿元,同比增长85%。
据中国玩具婴童用品协会报告,针对欧美市场,狮东文化、若泰、APEX-TOYS等国产品牌正在通过跨境电商业务进行布局。其中,APEX-TOYS在欧美市场的定价是国内的两倍,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
2001年8月,一款名为“Block Bear”的玩具在日本诞生。之后它漂洋过海,受到国内众多消费者的追捧,成为潮流玩具的代表之一。一只积木熊可以卖到几十万元。
中国的潮流玩具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一些潮流玩具产品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但能否在海外复制辉煌才是终极考验。
当然,没有必要在这方面与国外公司对标。就像原神,每年吸引海外18亿美元,让国内游戏产业迈上新台阶。潮流玩具行业还需要一个原神出现。
(文中苏畅、曾伟、陈明为化名)
(除非单独注明出处,以上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沙星,编辑|韩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