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抖音公开课”中,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华与主播董宇辉在直播间展开了主题为“活在时间里”的对话。余华如何写爱情?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孤独和批评?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体验?从写作的追求到人生的困境,从《活着》到《细雨中的呐喊》,两个灵魂在思维中不断碰撞。
新学期,新气象。每年九月初,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话题。独具特色的“抖音公开课”引人注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自2016年兴起以来,短短七年左右的时间,短视频就风靡全国,成为全民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短视频的快速发展,除了数量的快速扩张,还体现了一种“质的变化”。 ——短视频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传播的发展,成为数字时代日益重要的知识内容载体。
学习无止境,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信息和知识的快速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更加持久、更加全面。全社会的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新趋势。挑战。对此,抖音无疑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
2019年以来,抖音持续加大知识内容投入,先后推出“斗知识工程”、“梦之工程”、“银河知识工程”,开设“院士讲座”、“唐诗三百首” 、《科学1小时》等知识栏目联合故宫博物院推出“斗来云之旅”等活动,介绍包括行业专家、学术机构、出版社、公益组织、学者等在内的知识型创作者教授等,逐步构建了高质量、多层次的内容生态。
《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内容持续增长,发布的知识作品数量增长35.4%。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上万粉丝的知识创作者数量已突破50万,同比增长69.6%,其中科普创作者数量增长80.4%,认证数量教授已达近400名,涵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
新学期伊始,抖音再次召开“公开课”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平台知识内容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支持计划。抖音将征集全国高校教师、知识名人的优质直播知识课程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流量和运营支持。下个月,抖音将推出60余场“开学公开课”知识直播。欧阳自远、金庸等10余位院士将主讲。泰勒沙哈尔(哈佛幸福公开课主讲人)、余华、彭开平、阿来等30余位文化名人、科学家加入直播。
据悉,公开课程是抖音的重点内容版块。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呈现各大院校的课程、各领域专业老师的经验以及大量知识作者的见解。 《2023抖音公开课学习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内高校抖音累计直播场次达1万场,平均每天28场,总时长超过7350万分钟,折合1.68万场。课程,网友观看次数超过100亿次。抖音双一流大学开放课程覆盖率提升至93.2%,一级学科覆盖率100%。包括45位院士、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名人在抖音上做过讲座。
短视频、直播不仅成为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也在努力打破知识壁垒。线下学习往往有各种门槛限制,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拒之门外。短视频和直播让知识不仅超越物理距离、地理距离,还超越时间距离,让互联网和知识属于每个人。
令人欣慰的是,知识供给侧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学习热情。全国网友以“旁听生”的身份参加了数百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最受抖音网友欢迎的教学大学前三名。向短视频学习绝不是肤浅的。无论是严肃的知识还是冷门的知识都可以在抖音上消费。近一年来,抖音网友青睐的科目包括数学、心理学和哲学。北京大学朱庆生教授的《艺术史》单门课程浏览量超过2.2亿次。成为突然兴起、值得深思的冷门课程。
在“互联网+”时代,抖音力争为6亿人打造知识拼图,降低讲台高度,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互联网夜校”的作用。它在包容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人们平等交流,促进知识传播。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