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三巨头2022年股价分化
与往年不同的是,2022年“双十一”、“双十二”狂欢购物节期间,三大电商巨头都表现得十分低调,默契地都选择不公布具体销售GMV。
不公布数据,一方面是三大巨头担心自己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他们也看空2022年电商市场的增长。事实上,京东早在2022年10月20日就开始预售,但实际效果是,战线已经拉长太久,导致消费者在平台销售表现上冷静下来。再加上11月份全国因疫情封城,以及三年疫情对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与往年相比,今天国内电商销售出现了较大波动。
投资市场如何看待三大电商巨头?从股价表现来看,2022年阿里巴巴股价下跌26.94%,京东下跌17.2%。然而拼多多却一路高歌,全年暴涨49.28%。
从市值来看,阿里巴巴仍以2297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一,拼多多市值1100亿美元,超越京东,在三大电商巨头中排名第二。京东以883亿美元的市值暂居第三。
拼多多为何异军突起?
拼多多于2022年11月28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成绩十分亮眼,营收355.01亿元,同比增长65.1%,净利润105.89亿元,同比增长545.66%。
为此,美国著名投资机构“Bridgewater Associates”非常看好拼多多的前景。它于2022年第三季度向美国SEC提交报告,并于第三季度增持拼多多。持股数量较上季度增加5%,位居桥水基金持股前列第12位。
拼多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海外跨境电商平台特木的成功。截至2022年11月8日,Temu在苹果渠道购物免费榜中排名第一,在应用程序免费榜中排名第三,在美国市场整体免费榜中排名第三。据檀香监测数据显示,特木每周GMV约为600万美元。
电商的价值本质是什么?
电子商务公司的本质是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商业服务。可以理解为三类企业的综合体。
第一类是“网络商务企业”,向买家提供商品和服务,其产品的销售相当于收入。这是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的,特别是对于做直接业务的公司来说。比如京东的直营业务占比很大,亚马逊的直营业务也占比很大。阿里巴巴和淘宝也有一些直接运营,因此它们是在线商业贸易公司。销售产品的差价就是他们的收入,提供服务和获得佣金也包括在内。
第二类是“商业地产企业”,相当于线上商业超市,其线上页面的展示柜相当于线下实体商业超市的门店。这种最早的创新始于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的平台更多的是租赁网上摊位,让商家在摊位上卖东西,电商收取佣金。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第三方平台”。
第三类是提供网络商业营销服务的“流量广告公司”。早在淘宝、天猫主导中国电商的时代,服务员等商家就通过买流量、线上搜索、展位展示等方式,在淘宝、天猫首页以及各个垂直渠道获得良好的位置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简单来说,电子商务公司往往是上述三类公司的组合。首先是看用户和流量。关键是用户规模能有多大,利用商家提供超低价产品来吸引更多用户。其次,看渠道、品牌,能否真正实现“更快、更省”和全渠道覆盖。三是技术要过硬,网络组织要足够生态。下面我们将一一解释。
电商的用户和流量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截至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6.9%。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为10.8万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0.8%。
中国在线社交零售渗透率已从2016年的13%增长至2021年的25%,而美国为14%。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国内物流配送的发展,中国的渗透率已远远超过美国。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网民规模。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4.4%。也就是说,中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已经达到顶峰,而剩下的人口要么还没有达到使用互联网的年龄,要么一辈子都不会使用互联网。
中国网民数量的饱和影响了中国电子商务的业务规模,获客竞争更加激烈。因为阿里巴巴很早就布局全球,现在的用户总数是13.1亿(中国10亿),拼多多8.69亿,京东5.88亿,抖音8.42亿,可见电商的后续增长。商业巨头的用户将遇到瓶颈。
此外,直播电商的快速增长也在向传统综合电商三巨头发起挑战。 2022年,直播电商GMV将达3.5万亿,占电商规模的25%。抖音的GMV约为1.5万亿,进一步蚕食三大电商巨头的市场份额。
电商的渠道和品牌价值
渠道的丰富程度,实际上就是商家提供的品类的丰富程度。与线下大型超市的供应相比,能否真正做到“多、快、省”,即品类多、配送快、服务多、价格低。
如今,并不是所有的电商公司都能覆盖所有渠道,包括B2B、B2C、C2B、B2B2C等。不过,每个电商公司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近两年来,在《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指导下,国家对龙头平台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支持数字平台发展,电商领域的行业景气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归。
就品牌价值而言,有两个非常硬性的指标:ARPU和GMV。销售额=人数*ARPU,所以可以看到下图,消费者生命周期管理模式:FAST + GROW。 FAST是四个关键指标的英文版。缩写包括Fertility(总体品牌认知度AIPL)、Advancing(应用效率AIPL 周转率)、Superiority(总体品牌忠诚度会员)和Thriving(消费者质量和活动)。
GROW的核心指标是Gain(渗透率增加)、Retain(复购增加)、bOost(价格增加)和Widen(新产品表现)。
电商的品牌价值在于从提供全球个性化消费旅程,以FEST作为以私域为核心的全球消费运营,到用品牌知名度完全占领用户心智。
电商的技术和组织价值
最后也是最爆炸性的猜想是电商企业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技术类别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库、安全保密、电子支付、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而组织价值主要指电子商务公司。以及其他网络化生态系统,包括科研管理、门店运营、策划咨询、研发、自主创业、教书育人等。
公司的技术创新方法将决定一家电商公司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外界会非常关注电商公司的科研投入,即能花多少钱;他们还会关注电商公司的员工数量和薪资水平,即能花多少钱雇人,能雇到多少优秀人才。
技术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关键。有多少技术创新,有多少技术大师,就有多少商业变现能力。其次,投资者也非常关注电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毕竟,企业的效率决定了其长期竞争力。
三巨头谁最值得投资?
首先我们来看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大规模发展的领导者。从最早的失败到1999年尝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在过去的20年里定义了中国的综合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利润的三大类型。模式,即营销收入、佣金收入和自营业务。
其次看京东。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全能选手。其以自营业务为主,正在慢慢走向“第三方平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供应链管理、仓储、配送、物流也很全面。行进。不过,以此为基础的重资产模式也给京东带来了不少争议。
最后还有拼多多。虽然2015年才成立,2018年才上市,但发展速度惊人,是名副其实的逆袭者。 2022年,它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海外跨境电商平台特木一经推出就获得成功,集团净利润增长高达五倍。
截至2023年1月末,阿里巴巴市值3019亿美元,拼多多市值1176亿美元,京东市值987亿美元。阿里巴巴市盈率为103倍,市销率为2.38倍;拼多多市盈率为31倍,市销率为6.75倍;京东的市盈率为530倍,市销率为0.65倍。
总体来看,拼多多的市值在三大电商巨头中被低估,2022年的表现最好,不仅营收增长迅速,而且净利润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拼多多理论上是2023年最值得投资的,但关键要看其后续的盈利能力以及美国政府是否会对其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