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王宝宝出生。两年内获得四轮融资。得到了经纬创投、高瓴创投等顶级资本的支持,并得到了欧阳娜娜、王一博、刘涛、周深等顶级明星的支持。该代言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好评如潮。
这样的盛况持续了两年多。经过短暂的辉煌后,王宝宝开始走下坡路,销量下滑,被集体诟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我们发现,当年诋毁王宝宝的人和赞扬王宝宝的人,其实是同一个人。消费者成熟了吗?还是王保班退步了?
01
被营销咬伤
王宝宝创立时定位为健康美味的国产谷物品牌,专注于18-25岁的消费群体。发展路径也很明确,就是大力搞营销。
不难发现,王宝宝的成功是建立在发现消费者需求、准确把握产品定位和流量投放的基础上的。王宝宝创始人姚静凭借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单品月销量400万”、“天猫月销量从200万增长到4000万”、“不到8亿营收”成立2年后”。 “等待优异的结果。
但事情走向极端就必须扭转局面。现在王宝宝正受到营销的批评,并受到KOL的差评。
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王宝宝”,第一个弹出的话题是“王宝宝减肥了吗?”,关于“王宝宝麦片卡路里”、“王宝宝减肥”等话题排名也非常高。
那么王宝宝燕麦片可以减肥吗?答案可能会让正在努力减肥的你失望。
从王宝宝燕麦片的成分表来看,每100克有1541千焦耳的能量。另外,王宝宝是一款烘焙水果麦片,味道特别好。不过,这类麦片的热量和糖分普遍较高,因此不适合想要减肥的人。其实真正的低热量燕麦片是比较难吃的,因为它没有任何添加剂,什么也没有,所以味道不会好。
张猛是小红书上的一位健身博主,热爱研究健康饮食。所以,尽管王宝宝这两年在健身圈很红,张猛却一直在观望,从来没有下过单。
张萌告诉宜兰商报,由于她有一定的粉丝基础,日常笔记的质量也不错,之前负责王宝宝宣传的专员就联系过她,希望她能发一张宣传笔记。
但在张猛看来,靠营销的王宝宝虽然打着健康的旗号,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这款麦片确实不适合想要减肥的人。 “与最常见的燕麦片不同,王宝宝燕麦片还添加了白糖和奶油,一次不要超过50克,一不小心很容易过量,不适合我这个正在减肥的人”。
这也是很多想减肥的人都在苦苦挣扎的问题。本来是想吃饱又好吃又减肥,但是看配料表发现一次吃30g根本不够。如果我贪一点,我就达不到减肥的目的。最后早餐我选择了最常见的燕麦片。
02
总是放慢速度
在王宝宝出现之前,市场上出售的麦片分为两类,一类是西式裸麦片,一类是膨化麦片。这两类谷物市场均被桂格、卡乐比等国际品牌牢牢占据。
王宝宝的出现,重新定义了燕麦片的新品类,添加了干果、坚果、冻干酸奶等丰富的辅助配料,让王宝宝的口感非常好。不过,这种创新并不是高门槛的专利技术,进入门槛并不高。与王保班同期掀起即食燕麦消费风潮后,各大品牌蜂拥而至,推出类似产品。
当时,王宝宝的竞争对手包括与其定位相似的奥索卡、好麦多等新晋网红品牌,以及深耕麦片市场多年的思麦、桂格等传统品牌,还有良品铺子和三号。松鼠等零食品牌。
激烈的竞争下,王宝宝的优势并不明显。
以喜麦燕麦片为例,据了解,自2021年3月喜麦首次上线抖音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喜麦的GMV已超过5500万元,消费者订单量已超过70万。四美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自建的产业链有关。在国内燕麦行业,思麦已涉足燕麦育种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参与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在2021年5月的投资者问答中,思麦食品回应提问者:2020年,思麦共开发升级项目44个,推出86个SKU,新产品储备项目超过30个。同时,公司正在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新产品提升竞争力。
王宝宝确实是供应链零基础。王宝宝创始人姚静此前与食品行业无关多年。她缺乏食品行业的积累和供应链基础,所以前期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由于产品和供应链基础薄弱,王宝宝只能像大多数网红品牌一样采用OEM模式,也就是贴牌生产。
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进攻线上,思麦还借助完善的经销商网络,迅速向市场蔓延,进入了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连锁超市。至于王宝宝,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释放进军线下超市的信号。宜兰商业走访了解到,目前,王宝宝已入驻盒马、奥莱、世纪联华、首钢航空等连锁店。速度超级慢。
虽然王宝宝在供应链和渠道上的短板短期内无法弥补,但可以考虑从产品维度突破,扩大目标消费群体,比如以燕麦为基础,打造产品矩阵来覆盖更多消费者。人群。
与王宝宝基础同时推出的奥索卡正在拓展产品品类,推出以燕麦片为主的燕麦植物奶,进军植物基饮料赛道,试图开拓第二条增长曲线。
可见,王宝宝在供应链、产品维度上始终慢于同行。
03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去年双十一以来,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王宝宝2021年双十一首轮预售销售额为142.9万元,而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32.4万元,下降近70%。
双十一期间预售量萎缩并非个案。王宝宝的年交易额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2021年Q1,王保手线上交易额下降了48%,这个数据在Q2跌幅更大,变成了58%。
其他燕麦品牌也是如此。一份统计表《2021年国货新品GMV趋势盘点》显示,奥索卡、五谷魔方、王宝宝、卡乐比、李子柒等多个品牌销量都有所增长。不同程度的下降。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燕麦行业市场规模95.47亿元,同比增长约11.86%,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元。然而,在百亿的燕麦市场中,为何所有燕麦品牌销量都出现下滑?
事实上,在以王宝宝为代表的即食燕麦片出现之前,国内燕麦片行业集中度较高。欧睿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国内燕麦片市场一线品牌为桂格和威斯特。麦家和雀巢,三者合计占据了42%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达到了42.4%的峰值。
近两年,随着国产燕麦品牌的迅速崛起,天猫的冲饮燕麦片名单包括麦多利、美味地带、好麦多、良品铺子、奥索卡、王宝宝等。西麦、谷师田园、桂格、贝斯等品牌。其中,奥索卡于2021年4月11日获得嘉鱼基金独家领投的亿元A轮融资。好麦多也于2020年12月获得新一轮融资,中为资本领投,清科母基金跟投,老麦多跟投。股东星拓资本、前海母基金等持续支持投资。
宜兰商报从王宝宝的包装信息中可以得知,其代工厂为广东聚谷莱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从该公司官网获悉,代工的产品包括伊利、百事可乐、王宝宝等。我们为宝、洽洽、四谷、桂格、三只松鼠、杰士、黄麦世家等众多知名品牌提供OEM服务。
事实证明,这些国内相当不错的燕麦片品牌其实都是同一家代工厂生产的,所以产品难免会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此外,宜兰商业还关注奥索卡、王宝宝、思麦、好麦朵等品牌的畅销产品。产品主要品类几乎都是纯燕麦片、酸奶燕麦片、水果燕麦片、坚果燕麦片以及肉松海苔。谷物等之间差异不大,消费者容易感到厌倦。
目前国内燕麦行业的进入门槛确实较低。宜兰商报通过1688平台了解到,山东红仁食品有限公司营业额为279万,在规模上已经算领先了。询问客服后得知,想要定制一款燕麦片产品。燕麦片的成本很低,每包6.56元,起订量2000包。这意味着不到13000元就能定制一份品牌燕麦片。
因此,一个品牌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OEM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保证产品质量,这是食品行业的重点。
以山东红仁食品有限公司为例。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称微生物超标。因生产经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其违法所得136元被没收,并罚款5万元。
此外,在打开黑猫平台时,王宝宝还被指控吃掉了其产品中的塑料、异物和毛发。食品安全投诉占投诉总量的53%。王宝宝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遭到了消费者的投诉。记者投诉的焦点。
国内燕麦行业安全问题频发,王宝宝绝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截至目前,王宝宝已完成四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还是2020年12月,一年多过去了。上一轮融资主要用于品牌建设和供应链持续升级。接下来,王宝宝是否应该关注供应链问题,将网红王宝宝变成产品驱动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