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到刺绣时,第一印象就是“女孩做的”。 1995年出生的贵州布依族男孩王良红,将刺绣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在布依族服饰制作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抖音让国家更多地认识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他的故事登上了央视《遇见你》栏目。
王良红来自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他现在是布依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时,早已离开大山的王良红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了逆行之旅。他回到大山深处,开始全职刺绣。
男人做刺绣,注定要经历很多挑战。节目中,王良宏展示了他的飞针飞线绝活。一根针从布下探出,突然自行旋转,一只蝴蝶的触手跳了出来。王良红介绍这种针灸方法为“滚针”。为了练习这项绝活,他的手指上布满了针痕,而且由于频繁的蜡染操作,他的手指颜色变成了浅蓝色。
为什么选择刺绣?王良红在节目中回忆,自己从小就接触蜡染和刺绣,但并不喜欢。直到大学时期靠“蜡染画”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才逐渐产生了兴趣。从大二到大四,他从来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他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我看到别人满意的眼神时,我觉得自己在赚生活费的同时还能有那种存在感,我就觉得很幸福。”
大学毕业后,王良红对刺绣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继续沉浸其中。此举遭到了家长的反对和亲友的质疑。他的父亲希望他上大学后能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但女红显然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情。
父母的反对并没有动摇王良红的决心。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布依族服饰,王良红开通了抖音账号@李友,开始在网上发布短视频,并开设公益教学直播。每天晚上9点到11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向网友们展示布依族的服饰和文化。
起初,他也经历过网络上的一些质疑和嘲讽,但慢慢地正面的声音越来越多。如今,已有数百万人观看了王良红的刺绣教学视频,更多的人给予了赞扬和鼓励。王良红对爱情的坚持也改变了家人的看法,他们开始帮他出谋划策。
王良红的成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当地绣娘的认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更多新生力量加入了王良红的团队,在学习蜡染刺绣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大家齐聚一堂,传承传播布依文化。
王良宏在节目中表示,希望打破“男不绣花”的偏见,通过服装表达自己。他也希望为家乡的非遗文化注入青春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爱上自己的民族。衣服。
如今,王良宏即将拥有人生第四个工作室,他的抖音账号已累计粉丝5.5万,点赞数超过51万。 “我觉得生活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让我们国家的年轻人看到,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布依族,有布依族的衣服,还有年轻的布依族人一起努力,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更美丽。”他在节目中说道。
在抖音上,像王良红这样的非遗技艺传承人还有很多。 2000年代出生的绛州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王浩杰,只用鼓就能奏出万种声音; 90后出生的漆线雕非遗技艺传承人“吴忠”,用一根漆线,让1400人将具有多年历史的非遗技艺在塑料瓶上复活;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帆锔瓷”锔瓷技艺传承人卢清华,用精湛的修复技艺,将“破碗”重塑为艺术品……
《2023年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抖音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播出13条非遗内容;过去一年,抖音非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94%。 %;平台上购买非遗商品的消费者数量是上年的1.62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像王良红这样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