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感冒怎么发微信朋友圈?
感冒了怎么发微信朋友圈?
因为我又冷又冷
我喜欢扮白莲花
我长得这么普通,我害怕被绑架。
我感到很没有安全感
好吧,以上都是假的。
我只是因为一个男神朋友才这么说的:你不觉得成天不发朋友圈是成熟的表现吗?
结果这几年我在朋友圈写帖子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家伙深沉的脸,然后莫名其妙的,默默的……删掉……
确实有一些人觉得没有必要发朋友圈,因为生活太精彩了,但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很好,但还是喜欢发朋友圈,这并不影响他们。
许多人只是懒得对他们的朋友进行详细分类。就像我们敢在朋友面前聊天,却不敢在所有人面前说同样的内容。
朋友圈就像古代的街坊邻里。有人在讲故事讲道理,有人在炫耀孩子,有人在秀恩爱,有人在上面“开商圈”,有人在搬小板凳。路边嘲笑,有些人忙着种地,不上街。毕竟朋友圈还是一块共同地,具有共同地的特征。
我们可能会把臭袜子留在家里,但我们很少赤脚上街。因为人们处于公共环境中,所以会进行更多的形象管理。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做一些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发朋友圈了,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随着人数的增加,形象管理的成本也会增加。
我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社会性格。人的社会人格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儿子自我、朋友自我、父亲自我。
当我们处于社会关系的被动层面时,我们的社会人格会趋于“自私”,我们会表现出更加乖巧、温顺的行为。当我们的父母、老师或上级与我们互动时,我们往往会表现出这种性格。换句话说,当我们对待那些社会地位比我们高,或者我们认为值得我们信任的人时,我们就会表现出服从,属于信息交换的输入方。
另一种情况,当我们面对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或者对方无法让我们感到信任时,我们会倾向于输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父我”性格,我们希望对方其他人会服从我们。孩子的意见和行为就像教育孩子一样,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权威。
最后一种情况是“我的朋友”。此时的社会关系中,双方呈现出平等的信息交换和相互认可。像普通朋友一样互相交流,没有明显的主导和支配对象。
当一个社交软件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添加的基本上就是我们要展示给“朋友”的那群人,也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人。这个时候,即使我们表达的观点和想法不被认同,他们也会尊重和理解,所以我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日常生活。
但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继续用之前的“朋美”个性来输出信息,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就好像你是一个导演,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很严肃,但在朋友圈里却表现得像个搞笑的人。这时,很容易造成自我统一的混乱。我不知道下次我该用什么样的社交人格来面对学生。
换句话说,当我们面对一个太大的群体时,我们不知道在微信朋友圈发帖时该使用哪个社交角色。这种感觉就像在公共场合讲话一样,让很多人感到不安。尤其是加了父母为好友后,我们不知道该发什么。因为我觉得无论我说什么,都容易造成自我统一的混乱。因此,知乎上一些匿名回复的原因是“知乎上的熟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信任,不同程度的信任决定了我们对他们自我表露的程度。当我们表现出更加信任某人时,我们就会向他们展示更多自己。但是,如果朋友不分类、区别对待,我们就很容易陷入纠缠。 XX会不会知道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