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8月13日,为期一个月的2021雪球直播节年度盛典启动。本次直播盛典将汇聚数百位来自顶级投资机构的有影响力的专家、金融行业的意见领袖以及雪球网站人士。热门用户将与投资者分享未来十年的投资机会。
以下内容选自2021雪球直播节:
时间:8月3日21:00-22:00
主题:如何通过读阿里巴巴财报了解阿里巴巴的投资逻辑?
嘉宾:@阿鑫No1个人投资者,专门从事电商股财报分析的自媒体,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嘉宾:我今天要讲的话题主要是阿里巴巴财报分析的要点。让我和你一起看一下。如果你想分析阿里巴巴的财报,看哪些点更重要。另外我想讲的是阿里巴巴今天刚刚发布的6月底季报。我刚刚更新了这些数据,想和大家一起看一下它的最新数据。
现在我们开始直播。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在弹幕上发帖。我会见到他们。最后我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大家做问答。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会在最后为大家解答一些问题。
众所周知,今天是阿里巴巴发布2021年Q2季报的时间,同时也召开季报。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讲阿里巴巴财报分析的要点。如果你想关注阿里巴巴或者你是阿里巴巴的投资者,看看财报中哪些点更重要。另一件事是分析它的最新数据。
需要提醒的是,直播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在此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将讨论电子商务仍然是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业务。
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和云计算收入仍在快速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即其利润增速将有所放缓。我稍后会详细分析减速的原因。另一个风险点是云计算业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我一直涉足电商行业,所以会比较关注它的电商业务。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两种电商模式。一是专卖店模式下如何赚钱,二是直营模式。商业模式下是如何赚钱的,然后介绍一下它的几种收入来源,以及这两种模式对它整个财务数据的会计方法有什么影响,如果你自己分析财报的话,应该注意哪些点这样你就不会被别人混淆。
三是直接看比较重要的数据,看看现在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关注,哪些风险点需要我们额外关注。我会把这些数据更新成最新的数据,然后我可以和大家一起看看它现在的情况。
主要有几个要点。一是其国内零售业务仍在快速增长,但这主要是由于其直营业务增长迅速,收入高但利润却很薄。其主要增长动力一直在放缓,主要是用户。由于它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用户基础,因此很难进一步增长。
我们看到阿里巴巴正在通过一些手段做出一些改进,包括做淘宝特价版来加大用户获取力度。我们一会儿可以一起看一下它的数据,看看它的性能怎么样。
我们先从第一部分开始,为什么我们仍然应该关注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
在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作为投资者,如果我们想仔细分析阿里巴巴的财报,我们应该去哪里找到它的财报。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直接去ICEC或者香港联交所的官网去查。我来说说我自己的方法。我喜欢搜索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关系网站。在其投资者关系网站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其年报、季报或一些股东大会的材料。例如,如果我想查找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公告,我可以进入该网站,进入“投资者关系”栏,找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公告,然后选择年报或季度报告,我可以看到相应的报告。
如果想看中文版,可以到香港联交所官网,点击香港联交所,选择中文。会有一些中文资料可以查看,看起来比较方便。点击之后,你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财务报告。如果您想查看更详细的财务报告,我建议您这样搜索以查看更详细的信息。
为什么我说电商仍然是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业务,而且在分析阿里巴巴的投资价值时,现在的重点仍然主要是电商?我们知道阿里巴巴做一切。它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包括钉钉、菜鸟、阿里云,还有优酷等很多新业务。但实际上,当我们投资一家公司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它在整个市场上的估值如何。的。对于业务如此复杂的公司,分布式估值一般会纳入市场主流机构的估值模型中。
这里我举一个国泰君安年报的例子。你可以看到,当它进行估值时,它会将其业务分成不同的部分。例如,如果有一些新业务和一些核心老业务,它会使用不同的模型来估计。估算出来之后,就相当于对各个部分进行了估价。比如我分别取出淘宝和天猫的估值得到一个值,然后再取出菜鸟部分的估值得到一个值。然后取出阿里云部分得到一个值。每个部分的估值方法可能不同,但我可以得到该公司每个部分的单独市值。
如果我们估算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国内核心电商部分占比83%。基本上,其83%的估值是由国内电商部分贡献的,包括淘宝和天猫。第二个是阿里云。它估计阿里云为15%,所以很多人认为整个阿里巴巴市值的15%是阿里云业务贡献的。新零售业务占比6%,所以可以看到整个估值表中,其实并没有非常新的业务。像钉钉这样的业务发展得很好,但并没有对估值做出任何贡献。无论是主流研究报告还是成熟的投资者都不会单独评估像他们这样不确定的企业。因此,他们对阿里巴巴的贡献还比较遥远,难以估计。
单看过去两三年,更重要的是看核心电商,所以我整篇文章都会主要关注国内电商。阿里云可能也是比较发达的一个。有潜力,但与国内电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来详细看看目前国内各电商企业的营收表现。此页面列出了所有季度的数据。纵轴是收入。按照阿里巴巴的分类方法,我分为几个业务。核心电商包括淘宝、天宝、猫等,云计算包括公有云等服务,主要面向企业,娱乐包括优酷土豆等服务,更不用说创新服务了。
可以明显看出,核心电商其实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我想详细解释一下这一点。这个领域的增长看似很快,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它的质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我稍后会解释原因。另一块是阿里云。大家可以看到阿里云、云计算发展非常快,但是有一个问题。近两个季度增速有所放缓。这可能是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如果性能变慢,我们可能首先担心是否出了问题。 (10:18)
事实上,很多人都关注过这一点。阿里巴巴也解释称,由于其在云计算方面拥有大客户,其海外业务使用阿里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再使用。所以你可以看到,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整体营收开始放缓,或者说出现了局部下滑。刚才听投资者关系问答的时候,听说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这个大客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是如果排除这个客户的影响的话,季度增速可能还是会下降。能够维持在40%以上,这是阿里云的情况。它仍然受到这个大客户的影响,但除去这个因素,它仍然在快速增长。
其他一些业务现在没必要过多关注,因为它们还没有贡献很好的利润和收入。这是收入的情况,包括核心的电商和云计算,还在快速增长。但有一个大问题。我们来看看利润。蓝线是核心电商的利润。从利润来看,核心电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增长了。其营收为何增长如此之大?如果利润没有增长怎么办?我一会儿会详细解释,这是一个风险点。
看看其他利润,包括云计算和娱乐,它们实际上处于收支平衡的边缘。长期以来一直略有亏损,但尚未盈利。事实上,现阶段也是如此。云计算业务越广泛,该部门的利润就越大。成本会下降,现阶段我们都希望它能够扩大业务,因为我们都知道云计算如果扩大业务的话,它的利润还是会很好的。我们看到海外的亚马逊、微软已经通过云计算赚了不少利润,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再给云计算业务一段时间。
还有一个一次性亏损,就是一季度的反垄断。可见,反垄断直接让利润减少了不少,但这也是一次性影响,短期内不会造成更多罚款。嗯,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其反垄断后的整改措施。这个页面一个非常核心的点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刚才看到它的核心电商的收入还在增长,但是利润却没有增长。稍后我会向你解释原因。
在解释这个数据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核心电商业务,它有哪些核心业务,它是怎么赚钱的,它赚的钱是怎么计入财报的。说到这里,我要说明一下,作为一个核心电商平台,包括其他一些电商平台,主要有两大模式。一种主要模式是专卖店,另一种主要模式是直销。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个平台足够大,所以两类业务都有。什么是商店模式业务?例如,淘宝或天猫,或者属于此类平台的电子商务公司,不直接销售商品,而是将卖家引入淘宝和天猫平台。卖家将商品卖给买家,淘宝向他们收取广告费。淘宝还会根据卖出的钱收取佣金。如果你想开一家店,你可能要缴纳几万元的年费,所以开店模式就是收取这部分钱。当卖家卖100元的东西时,并不是所有的100元都计入收入,而是只记录4元为收入,所以你可以看到卖的东西很多,但收入却很少。
直销模式就是淘宝或者天猫或者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公司,直接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商品,然后卖给你。淘宝、天猫哪些商家采用直营模式?有一些您可能知道。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天猫超市。如果你在淘宝上搜索某件商品,如果该商品标有“天猫超市”,则说明该商品是淘宝向该商家购买的。它再卖给你,赚的是差价,而不是广告费和佣金。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天猫国际。例如,如果你在淘宝上搜索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它会被标记为“天猫国际”。这也是一种直销模式。淘宝会直接购买该商品。我再卖给你。
类似的企业还有考拉、银泰等一些采用直营模式的企业。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个业务不同,记录收入的方式也不同。这会导致整个财报中收入的增长并不能真实反映其业务的增长。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如果你之前在淘宝上买了东西,是第三方卖家卖给你的,无论是淘宝卖家还是天猫卖家。他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你一个东西。最后,淘宝的财报里只算了4块钱,但它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它的搜索结果从第三方卖家卖给你的东西换成天猫超市卖给你的东西。那么它的收入就会从4元变成100元。只需要更换即可轻松增加收入。
但事实上,其最终剩余利润仍为3至4元,利润并没有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虽然收入看起来增长很快,但实际上很多质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这是大家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一会儿我给大家详细演示一下,大家看看它的影响有多大。
说到这里,我先说几件事,就是商店模型中的三项收入如何收取。最重要的是广告收入。有一个数据非常有趣。如果按照广告收入排名,中国哪家公司排名第一?是比较靠前的吗?这不是任何其他公司,而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位居中国前两名。其广告模式是向平台上的卖家出售广告。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广告类型称为“直通车”。直通车就是这个广告产品的名字。它主要销售搜索广告。如果您搜索某个关键字,例如搜索T恤,您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上看到它。带有广告标签的产品。你可以回去查一下事实,看看淘宝是不是每隔几个帖子就会发布一个广告。基本上,商家为带有广告的产品预先向淘宝支付费用,然后淘宝会收取一部分钱。在这种情况下,它会比那些没有投放广告的排名更好、更高,并且更容易被用户看到。
你可以回去试试,点击淘宝看看,随便搜索一个词,看看是不是每隔几件就会出现一个广告。我记得以前看的时候,每隔五六次就会出现一个。这是一个搜索广告“一条龙”广告的案例。它基本上是最重要的广告,因为很多卖家特别喜欢购买这个广告。用户在搜索时,意图非常强烈,后续的转化效率会更高,所以这是一个“直通车”广告,一般也是收益最高的广告。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广告是“钻石秀”,这是另一种展示广告。除了淘宝的App外,它还可以在阿里巴巴家族的其他平台上使用,例如高德或优酷,或者在其合作的一些产品上使用,例如抖音、头条和支付宝。对于一些广告展示位,广告主可以在阿里巴巴的展示平台上购买这些展示位的广告位。
例如,我可能想投资一美元在这里出现一次,然后我可以使用这种“钻石秀”模型。 “钻石展”模式一般是按照CPS或者CPC收费,比如1000次展示要多少钱,我要投入多少钱,或者按照点击量收费等等。包括一些淘宝的和淘宝以外的。
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广告形式是“超级推荐”。 “超级推荐”与“钻石展”类似,也是展示广告,但定位更重要。它的位置在淘宝内。比如,你打开淘宝,向下滚动,你可以在首页的下部看到很多产品。推荐该部分。推荐的一些商品是免费的,淘宝认为你喜欢的。只需将它们推给你即可。其中一些是由广告商支付的。也许他们认为你不太喜欢他们,但他们也想把他们推给你,卖出更多他们的产品。这是一个推荐的位置。
最近这个产品的流量增长很快,因为它的位置比较好,算法也比较高效。因此,“超级推荐”目前是淘宝上非常重要的广告位,而且其比重将会越来越大。高的。
另一种广告是“淘宝客”。您可能听说过一些返利网站,例如“什么值得买”网站。你不是直接在淘宝上搜索,而是通过“什么值得买”网站搜索来找到产品。通过那个链接下订单,“什么值得买”或者这种第三方网站,比如你买了100块钱的东西,他们就可以得到“淘宝客”的分成。这也是一种广告模式,会聚集一些小商家帮助他们销售商品。
如今,很多微商或者直播,甚至淘宝上的一些直播电商,也采用“淘宝客”模式。我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就是这些广告模式,包括按点击付费、CPS,付CPC的基本上都会从商家那里抽一笔钱。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考虑投资多少钱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如果效果好的话,他可能会加大投资,阿里巴巴会把这笔钱拿出来作为收入。这是它非常重要的收入。
接下来的收入就是年费。如果我想在淘宝或者天猫开店,开店之前可能需要向天猫交押金或者交年费,以占“坑”。不过,我粗略地计算过这个数额。虽然每个商家收到几万、几千块钱,但是这个收入对于整个淘宝来说是很小的,而且没有计入财报,所以我们分析的时候一般都是这个。不需要特别考虑。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佣金。佣金是指淘宝、天猫按照GMV收取佣金。例如,如果商家以100元的价格出售零食或坚果,淘宝将抽取2%。如果我卖100元的东西,我要向淘宝支付2元,淘宝会将剩余的98%返还给商家。这是A佣金。该佣金因类别而异。一些利润较高的品类,如化妆品、女装等,利润较高。淘宝会收取较高的佣金,一般为10%。有一些类别,例如坚果、咖啡和谷物。本来利润就不高,淘宝也不会拿那么多钱。这个年度佣金比例会动态调整,每年都有所不同。也会在相应的网站上公布,大家可以查一下它的年佣金服务费是多少。
同时它还有一个政策,那就是如果你销售的产品达到一定程度以上,它就不会收取年费,所以年费一般都是很少的。我们通常关注的是GMV佣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基本上决定了淘宝的收入。它可以对某些品牌收取更高的费用,而对其他类别收取更低的费用,从而影响阿里巴巴的收入。这是佣金和年费。
这里我就多讲讲如何记账。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我卖一个东西100块钱。店铺模式中,如何通过第三方卖家和天猫超市直销模式记账。的。同样卖100块钱的东西,如果我通过第三方卖家卖的话,收入只能算5块钱。我只能记录广告费或佣金的收入。现在平均来说是5元左右。这5块钱只能记为阿里巴巴的收入。但如果是直营模式的话,基本上这100块钱都可以算我的收入了。
那么如何记录成本呢?在门店模式下,阿里巴巴部分员工的成本,以及使用机器和带宽的成本,都记录为成本费用。现在平均在1元左右,那么假设专卖店模式下的利润为4元。直营模式则完全不同。在直营模式下,假设进货价格是95元,我需要将95元加上剩余的人力和带宽作为成本记入,最终利润只有4元。这是我的一个假设,我假设他们剩余的利润是一样的。其实阿里巴巴在直营模式下是付出了成本的,因为它本身要承担库存风险,所以付出的更多,所以现实中如果是自己卖的话,利润可能会稍微多一些。
这样的话,我就这样记录收入和利润,然后我们看看变现率是怎样的。变现率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电商平台的变现水平。它基于收入与GMV 的比率。商店模式的变现率比较正常,为5%。这是观察阿里巴巴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观察其他电商平台的重要指标。直营模式下的变现率没有意义。是100%。因此,我们在看一家公司的变现率之前,一定要知道其业务中有多少比例是门店模式,有多少比例是直营模式。
如果我们衡量京东的业务,看GMV指标是不合适的。如果我们现在看拼多多,可能看它的变现率指标更合适。阿里巴巴处于中间。因为它一部分是门店模式业务,一部分是直营模式业务。单独看店铺模式的变现率更有效。但现在想要将它们很好的分开并不是特别容易,所以对这方面的分析就变得困难了。
另一部分是利润率。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专卖店模式的话,利润率可以非常高。我可以用4元的利润除以5元的总收入,利润率可以达到80%。但直营模式的利润率只能用4元的利润除以100元的营收来计算,因此其利润率较低。
给大家一个提示,我在分析同时拥有店铺模式和直营模式的阿里巴巴时,必须将这两个业务分开,否则直营模式会对店铺模式的数据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个很大的干扰。
现在,让我向您展示一个附录。我之前仔细总结过一个数据,就是阿里巴巴、拼多多或者其他一些公司的整个运营成本或者研发费用都包含在其中。稍后我会把这个PPT放到Snowball上。关于文章,你可以仔细看看当时的情况,或者找我以前的一些文章。那些文章也有这样的对照表,而且还会详细介绍每项费用是做什么的。这里不多说。
刚才讲的要点是,阿里巴巴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店铺模式,一种是直销模式,收入来自广告、佣金、年费。直营模式就是通过差价来盈利。现在两者混在一起了。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拆开,否则会干扰。
给大家介绍完这些核心知识点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数据。我们首先看它国内的电商业务,因为它的电商业务非常重要。其电商业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国内电商业务。这里我按季度列出其国内电商业务的增长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增长,即使现在季度增长仍然在40%左右。除了2021年一季度因为合并了银泰,所以有比较大的增幅外,其他时间基本都维持着。增幅分别为20%、30%。
这个增长率高吗?看起来不错。至少阿里巴巴这么大了,收入增长能维持在这个水平,感觉还是不错的。目前的估值,以PE计算,可能还不到20,那么它的营收增速其实是比较高的,那么它便宜吗?我们再进一步看看它的利润。
它的核心问题是它的收入实际上并不是特别赚钱的部分带来的。它的很多收入是由其直接业务带来的。不仅是天猫超市发展越来越大,而且当时推出盒马业务后,这些业务都是直营的,所以会录得不少收入。所以我们会看到,从2019年到2021年或者之前,整个直营业务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但是它的盈利水平会很差,100块钱可能只能盈利4块钱。
其传统且特别有利可图的业务是客户管理,包括广告加佣金。过去它实际上是分开披露佣金和广告费的,所以我们可以分别看到佣金和广告费的增长。但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这两个领域已经合并在一起。我们很难看到更多。但有一点很重要,这个领域的利润增长不是特别快,所以不能只看收入。因为它的收入是扭曲的。看它的利润或者说比较有价值的部分的利润,其实增长并没有那么快。低于30%或40%。目前的增长率可能只有20%或30%。 %。
为什么当前增速放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将阿里巴巴的收入模式拆解成几个部分。一部分是GMV乘以变现率,也就是它的收入,然后再相应地乘以利润。该比率是其总体利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GMV可以分解为年度活跃用户数乘以人均消费。第一个数字是GMV。每年的GMV还在增长,而且增长幅度不小。
但其用户基数从2019年的6亿多,增长到2020年的7亿多,再到现在的8亿多。中国网民数量已经非常接近天花板,想要进一步增长其实已经非常困难了。难的。所以单看活跃用户数的增长,似乎已经到了天花板。稍后我会向您展示另一个可能更明显的数据。
看它的人均消费,就是GMV除以年度活跃用户数,相当于用户每年在淘宝上消费了多少钱。平均而言,2019年的人均支出在8000多,不到9000。 2020年是9000,第二年是9200元。你可以在拼多多上看看多少钱。基本也就2000、3000而已。作为一个人,普通消费者可能不会在淘宝上花那么多钱,所以钱很难增加。因为竞争不像前两年那么激烈了。现在低端产品有拼多多,高端产品有京东。因此,淘宝想要继续提升人均消费值,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并不那么乐观。
我们来分解一下,看看年度活跃用户数。按季度来看,年度活跃用户数已达到本季度。至于过去12个月的用户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增速已经放缓至个位数。大约是10%。如果你看看MU,增长率就更少了。基本上MU已经增长到9亿了。中国总人口14亿,互联网用户约10亿。这意味着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使用淘宝,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的一件事是,淘宝的用户数量已经接近天花板。
淘宝现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另外一个叫“淘宝特别版”的产品来占领那些还没有使用过淘宝的用户,或者占领一些用过淘宝但没有更多使用的用户。它使用更多的产品来获得更多的用户。用户,希望能够更接近天花板。但现在已经到了用户数难以增长的境地。如果继续增长,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所以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看它的成本投入。成本可以用几美元来衡量。一是运营成本,二是研发费用,还有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黄线。可以看到第一季度增长很快。这主要是由于罚款的影响,而罚款是一次性的。如果排除这种一次性影响,行政费用包括房租、水电费、电费和高管工资实际上不会增加太多,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关注它们。
最重要的增长领域是运营成本。运营成本是因为很多商家都变成直销了,所以有很多进货成本。这也是一个已知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销售和营销费用。你可以看到灰线增长得非常快,特别是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其财报中找到原因。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在中国零售市场获取和留住用户的营销费用增加所致。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淘宝网曾表示将花重金购买“淘宝特价版”产品。也是阿里巴巴孵化的新产品。价格低廉的形式与拼多多类似。人群。其推广力度也非常猛烈。最新数据是,其年购买用户已达1.9亿,接近2亿。这2亿并不是唯一的,肯定会和淘宝主终端重叠,所以最好看看这个领域的增速。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花费了大量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来获取更多的客户。
说到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我还可以再告诉你几句话。大家可以猜猜“淘宝特价版”这个产品和淘宝是什么关系。其实我也很关注这个产品,所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淘宝特价版”这个产品虽然叫“淘宝”,但它并不是在淘宝事业部孵化的,而是在另一个淘宝事业部孵化的。叫1688或者阿里巴巴的部门,是做什么的?以前是帮助一些工厂或者大卖家把货卖给下游终端消费者,做B to B批发。
该事业部为何打造“淘宝特价版”?因为“淘宝特价版”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消除了中间商。它允许“淘宝特价版”员工直接与工厂对接。他们不需要与其他卖家联系即可将商品出售给消费者,这降低了工厂的成本。店铺运营成本可以省去一些环节,相当于降低了价格。那么谁最接近这部分业务呢?其实不是淘宝,而是1688,因为以前很多工厂都会在1688上开店,而这个事业部直接做了一个“淘宝特价版”产品,把他们现有的一些工厂店链接起来,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让他们可以直接在淘宝上销售商品,而不需要其他卖家来销售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可以降低。
这也是我研究后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点:“淘宝特价版”不是淘宝做的,而是1688做的
部门做出来的。 整体就给大家分享这些情况。最后说到估值贵不贵,这个分享很多情况下不太适合给大家讲值不值得买的实行,我只是给大家提醒一点,就是整个阿里巴巴目前看起来估值还好,现在PE是20、30的水平。我一般习惯用的估值方法是根据它的增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收入增速目前还好,但是因为它的收入增速占的没有那么高,所以我可能更关注它的利润增速是什么样的情况。 但是它的利润增速目前因为需要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淘宝特价版”这样的产品上,所以可能短期内它的利润都不会像以前一样特别好看,一个是因为竞争,另外一个是有反垄断的压力,还有它也在投入新的业务,所以说淘宝现在便不便宜呢?至少我知道这是一家研究的比较充分的公司,所以如果你希望它有暴涨暴跌的机会的话,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过去有几个实锤的利空已经落地了。 至于是否看好它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观察它几个新业务发展的情况。比如观察一下周围用“淘宝特价版”的人是否变多了,观察一下用“淘宝特价版”有没有在利润上真实的反应出来,现在的情况是“淘宝特价版”虽然量走得很好,但是其实对利润的贡献并没有特别多。 再有一个事情就是观察一下云,这一块我可能不是特别的专业,我们可以看看其他投资者的分享,看看云那部分的情况。我是比较看好云的业务的,但是现在可能还没有释放利润,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时间观察观察。 所以我觉得淘宝或者阿里巴巴现在算是没那么高也没那么低,能不能赚到钱呢,看你的投资风格,不太容易暴涨暴跌,但是你能不能拿到三五年,可能需要看看自己的投资风格是不是喜欢这种股票,这是我最后一个想说的事情。 如果大家想要研究淘宝更深一些,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个很有用的材料就是“淘宝大学”,这是淘宝官方推出的一个网站,在那上面可以看到很多淘宝官方推出的课程,他们最近推什么样的产品,最近淘宝有什么新的政策,其实我偶尔也会去看看这些材料,了解一些淘宝更新的动态。 最后是介绍一下自己,我在雪球的ID叫做“阿鑫NO.1”,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也工作了很多年,一直集中在做电商、广告这些领域,所以我所有的分析文章也会集中在电商、广告这些行业的财报的分析上。像是淘宝和拼多多这些公司,我过去写了一些文章进行分析,有一篇科普网,就是从开个网店来介绍各类电商都有什么样的,比如有像淘宝这样的平台,也有一些SaaS的其他的电商股,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看一下科普。 阿里巴巴和淘宝、拼多多这一系列的文章,我过去有写如果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它们做哪些措施可以提升货币化率,以及它们做哪些事情可以提高广告的变化效率,以及它们现在的竞争格局。还有包括财报相关的事情,我有讲过淘宝和拼多多有哪些营运成本,有哪些费用,它们的费用是怎样受竞争的影响的。还有一个实事就是蚂蚁上市这个事情对阿里巴巴的估值是怎么影响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公司都会有这种“经调整”的收入指标,我有介绍过这些“经调整”的收入指标调整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些指标,有很多的科普文章。所以如果你对阿里巴巴或者对其他的一些电商股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在雪球上叫做“阿鑫NO.1”,或者直接在直播间就可以关注我,我后续也会分享更多关于淘宝、拼多多还有一些其他电商行业的文章,主要都是我自己的行业经验,以及我通过财报分析得到的一些观点。 我的介绍就这些,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挑一些问题来回答。 我看到有朋友问有PPT吗,我应该会在这两天,在周六之前把PPT整理一下发到雪球上,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我比较新的文章当中找一下这个PPT,我这两天就发一下,可以关注一下我,看最新的文章。 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有个朋友问可以介绍一下基马(音)吗?这个指的是什么?这个我没有太关注,可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吗? 阿里的ARPU值,淘宝和天猫分别贡献多少,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阿里的ARPU值,天猫和淘宝分别贡献多少。 淘宝和天猫现在从买家端部分不太容易分开,因为买家端主要都集中在淘宝App一部分,天猫App其实没有多少人在用,主要所有的买家端都是在淘宝上。淘宝和天猫主要是在卖家端做区分的,有一部分卖家是新出的卖家,就是很多小卖家,它叫做淘宝卖家,我们一般叫做淘宝C店,天猫卖家是天猫会去邀请一些官方店、品牌店入驻,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可能会认为,天猫的大店会多一些,淘宝的小店会更多一些。 淘宝和天猫过去有分开公布淘宝天猫的GMV,我记得过去一个数据大概是一半一半,基本上是持平的,天猫涨的更快一些,淘宝最近涨的没那么快。2020财年的数据,淘宝大概是3387,天猫是3202,基本上是一半一半。但这是从卖家的角度分的,所以其实看ARPU值看这一块没有太大价值。不过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事情,就是基本上一半是由淘宝店铺组成的,另外一半是由天猫店铺组成的。 有很多朋友问南极人电商怎么样,稍微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过去对南极人电商有很多分析,大家可以直接去看我另外一场直播的回放,或者是看我之前的一些文章。简单来说,我觉得南极人电商是一个很好的电商的大卖家,或者大卖家的管家,它帮很多小卖家,因为很多小卖家没有太多经验怎么在淘宝或者拼多多上开店,南极人电商能很好的组织起来这些经销商,教他们怎么在淘宝天猫上开店,他们也聚集了1000多家供应商工厂帮忙供货,这样的话这些卖家也不需要管如何买货的模式。 不过南极人电商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它的业务模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它也没有对标的公司,所以给其他人解释南极人电商的业务怎么样就很难,我花了很多时间,发现投资这家公司最大的风险不是它的业务好不好,而是你怎么去给别人快速的讲明白这家公司的价值。 要说它好不好,我很喜欢这家公司,现在还有很大的仓位在南极人电商上,但是它能不能涨呢?真不好说,我看它的股价一直在坐过山车,所以如果你的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好的话,在没有认真了解它之前可以慎重考虑。 怎么看闲鱼未来利润贡献,闲鱼的用户量很大,但是它基本上没有贡献收入,所以我觉得短期内可以先不用看,它相当于是一个补充,并没有直接贡献特别大的利润,而且在淘宝中也并没有体现出这部分利润的情况。 基玛是非洲的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我还真没了解过,所以可能没有更多可以评论的地方。不过我可以看看,后面有时间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拼多多的ARPU值和淘宝相比怎么样,拼多多基本上只有淘宝ARPU值的三分之一,淘宝大概是每个人人均年消费是9000多块钱,拼多多是2000或者3000块钱,所以拼多多这一块的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因为我的确看到,就我自己个人来说,我的确也会在拼多多上买更多的东西,因为的确会更划算一些。拼多多现在的ARPU值只有淘宝的三分之一,我判断它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好一些。 另外一个问题是京东和抖音、快手电商对阿里的冲击有多大。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过去很多广告主,比如品牌广告主要卖货基本上只能在淘宝上卖,但是现在有更多的方式了,可以去抖音、快手上找一些网红来帮他们卖货,所以相当于是抖音和快手抢夺了很大一部分之前广告主想投给阿里巴巴的预算,所以这也能看到为什么阿里巴巴最近的利润涨的没有那么快,因为它的广告费不能涨的太贵了,很多人跟它竞争这个广告的收入,所以这块相当于是京东、抖音、快手就能解释为什么阿里巴巴最近利润收入变得那么差的一个情况,影响很大。 京东每个人花了很多钱,对,我在京东上也花了很多钱。 OK,我看没有更多的问题,那今天就可以先到这里,感谢各位的关注,我就先结束了,谢谢各位,拜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