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筷子插入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时,筷子会因为光的折射而“弯曲”。但为什么光会折射呢?如果这个问题几年前在课堂上得到回答,可能会改变一个青少年的选择。
现在,这个遗憾已经被视频平台填补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走向互联网,走进直播间,接触到更多普通老百姓。 8月29日,抖音发布“抖音知识公开课程内容扶持计划”,向全国高校、教师、知识名人征集优质知识直播课程内容。 “泛娱乐”抖音向“泛知识”又近了一步。
流量与运营双支撑
“科学炸弹已经在抖音上普及了。”
8月29日,抖音“公开课公开课”新闻发布会上,河南大学物理学教授戴书熙进行了现场分享。他在抖音上运营着一个名为“爱真真戴老师”的账号。科普内容涵盖量子力学、原子弹、黑洞等知识。在他发布的视频下,有网友表达了与上述类似的情绪。目前,“爱认真的戴老师”粉丝数量已突破151万。
抖音正面更吸引“戴老师”。现场,抖音发布了“抖音知识开放课程内容支持计划”,将征集全国高校、教师、知识名人的优质直播知识课程。选定的课程将提供单次不少于100 万次曝光的支持。
除了流量支持外,抖音还将为优质课程和大学院系提供深度运营支持。通过“节目首播、播后播放、短视频合集”,抖音将助力优质开放课程全面化、多类型化、多侧面化。角度扩展。
据悉,未来一个月,抖音将推出60余场“公开课”知识直播,由10余位院士主讲。这些公开课将围绕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等十余个热门学科,探讨“人工智能的想象”、“量子纠缠与宇宙起源”、“人类的道德与矛盾”等话题。爱”等等。
抖音知识运营负责人周星用“双向奔波”一词来概括抖音推出“公开课”的初衷。周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于娱乐。抖音的知识内容本身就符合用户日益多元化的内容需求。大学和机构的学者作为知识内容的传播者,看到了这样的需求需要得到回应,所以发生了这种互动。
深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晓蓉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抖音早期主要以短视频娱乐为主,用户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大。知识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可以增加用户粘性,促进用户留存和平台的长期增长。
《2023抖音公开课学习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内高校在抖音上累计直播1万场,总时长超过7350万分钟,相当于1.68万节课。抖音双一流大学开放课程覆盖率提升至93.2%,一级学科覆盖率100%。共有400名教授、45名院士、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抖音上传递知识。
周星认为,这些数据和学者的粉丝数量充分证明了用户需求的客观存在以及大学生产的知识内容的良好传播效果。
“投入”学习圈
2021年是抖音布局学习的“大年”。当年9月,抖音举办了“为学校公开课”活动。一个月后,第三届抖音创作者大会召开。抖音副总裁支颖表示,加大对知识文化内容的投入,让知识内容更好地传播,将是抖音未来工作的重点。
2021年底,抖音正式上线学习频道,单独开设知识视频内容页面。进入“学习”频道后,有人文、金融、艺术等十几个标签可供选择。
一些时间线的重叠很有趣。也是在2021年,这一年年初,还被称为“今日头条”、与知乎旗下问答应用悟空问答竞争的抖音收到了将停止运营、关闭服务的消息。
悟空问答始于2017年,据媒体报道,2017年至2018年,悟空问答累计投入20亿元与各类专业创作者签约。同时,通过答红包等方式刺激普通用户的参与,进行早期内容输出。
悟空问答的暂停就像一个分水岭。抖音探索知识内容的重点已从图片、文字转向视频。就连“应用工厂”也深知,自己的核心优势已经被“老大哥”抖音抢走了。与其分散其精力,不如专注于抖音,打造真正的“巨无霸”。
“知识内容符合社交共享的趋势。”张晓蓉认为,抖音是一个社交娱乐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轻松互动、分享内容。知识内容的分享往往能给用户带来智慧和情感共鸣,更容易引发社交沟通和互动,增加用户粘性。
从商业角度来看,张晓蓉表示,知识内容是吸引广告商和商业伙伴的更稳定、更可靠的方式。与娱乐内容相比,知识内容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加精准的针对性广告平台,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和接受。
独立国际战略研究员陈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新时代知识经济需求侧发展来看,老百姓对知识产品的短期、快速需求正在全面渗透到知识经济领域。专业知识产品。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全面数字化转型,新时代知识消费的新要求,才是抖音在线学习渠道的真正动因。”
在陈佳看来,正是因为知识经济具有长期赋能企业战略和未来的独特性,新一代网络流量平台在做大做强后,才会大力发展知识内容。这并不是因为该类产品短期效益高、用户粘性大、商业发展程度高。就是因为这个产业链还没有形成有效规模,还处于蓝海阶段。护城河尚未形成,就值得“颤抖”。 “音乐家”赋能蓝海未来发展,建立未来竞争优势。
从“泛娱乐”到“泛知识”
对知识内容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抖音。在不久前的2023快手光合创造者大会上,快手宣布将升级“新知识创造者”计划,进一步赋能更多泛知识创造者成长和变现。
数据显示,快手泛知识创造者数量已达126万,其中包括李稻葵、刘震云、史国良、杜文龙、于丹、张朝阳等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过去一年,快手提供超过3600万次知识直播,1.1亿泛知识创作者粉丝发布1.1亿条视频,泛知识内容观看时长达到2.1万亿分钟。
B站甚至因其学习属性而“破圈”。 B站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B站泛知识内容占比41%。过去一年,哔哩哔哩有2.43亿用户观看知识类内容,是中国大学生人数的5.5倍。知识型内容已经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
陈佳分析,国内流量平台长期以来都将“融合知识创造、赋能未来经济”作为战略业务创新点。影响深远的在线免费公共知识平台知乎,付费知识平台知网,还有A站、B站、快手、Get、小说、混沌等众友付费平台,最近都看到了抖音——的转型。需求是真实的。
但要满足中国消费者巨大的知识内容消费需求,还需要全面解决当前产业链和市场结构的困境。陈佳举例提到,国内知识内容新兴产业链仍陷于供给侧不足与需求侧过剩的矛盾,导致市场上知识供给主体良莠不齐,知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知识产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仍然有系统。性缺席。
“这是阻碍当今知识内容提供商摆脱发展桎梏的关键瓶颈。很多长期投入知识内容创作和共享的知识平台,仍然无法实现高效融资、完成IPO、上市等。”培育规模化产业链。”陈佳说道。
抖音生产知识内容时,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泛娱乐”的标签会降低“泛知识”的可信度吗?
“这实际上是知识传播媒介的变化所造成的自然混乱。”周星解释说,传播是知识的第一需求。我们之所以接受通过图书出版来传播知识,只是因为它完成了一个经典化的过程。但在当今时代,知识传播已经改变了载体,当这个媒介发生调整时,每个人出现暂时的“应激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自古以来,人类知识的传播环境都在追求一件事,那就是传播得更快、更轻。周星以“百论坛”为例。回溯十年,百家论坛刚出来的时候,人们还质疑为什么要通过电视来传播知识,但现在它已经成为普及知识的经典IP。
“我相信三五年后,人们将不再讨论是否在抖音或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知识。”周兴说道。抖音未来需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有资质、经过专业考验的作者。当用户认同这些知识和这些优秀的创作者时,他们自然就会认同这个平台。
张晓蓉还认为,抖音在娱乐和知识两个领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抖音作为一个开放的内容平台,需要逐步跨越从“泛娱乐”到“泛知识”的过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平台不断引入优质知识内容,加大对知识直播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密切关注用户反馈和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升级内容策略和运营方式。
“考虑到知识经济的真实门槛,提高自身知识内容的科学有效性,深挖战略护城河,正是抖音发展知识内容战略板块的长远考虑。”陈佳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