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依然是美团贡献营收和利润最多的业务板块,但美团的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变化。警惕饿了么。抖音、拼多多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将影响美团的未来。最大位置变化
2023年8月24日,美团交出了漂亮的季度财报。这份财报的营收和利润表现非常亮眼。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美团本季度营收679.65亿元,同比增长33.4%,超出分析师预期的672亿元;调整后利润76.60亿元,同比增长272.2%,创历史新高。
美团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核心本地业务板块”业务,主要包括餐饮外卖、美团闪购、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该板块营收512亿元,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19.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8%至111.39亿元。
其中,外卖收入的增长和出行需求的恢复是美团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交易(含外卖和美团闪购)达到54亿订单,同比增长31.6%。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20%。
美团外卖领域的竞争对手饿了么近期也表现不俗。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本土生活方式业务(含饿了么、高德)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30%。调整后净亏损19.8亿元,同比收窄30%。财报称,亏损收窄的原因是饿了么亏损收窄。
阿里巴巴财报提到,本地人寿集团亏损收窄,因饿了么业务亏损同比收窄。饿了么保持单笔盈利的同时,订单量持续上升。
美团和饿了么是外卖领域的两大巨头。目前可用的第三方数据机构Trustdata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为72%,饿了么约为15%。
一位美团人士向《财经》评论称,美团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不是饿了么。对于饿了么,美团应该“保持警惕,但不构成威胁”。相反,“美团需要饿了么。因此,垄断市场会带来很大的政策风险。”
他强调,美团最看重的是来自抖音和拼多多的竞争。
来自抖音的竞争压力
美团在财报中定义的“本地核心业务板块”是本地生活方式业务。这是美团的核心优势业务。这也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为数不多仍保持高增速的细分领域之一。 2022年以来,传统电商、游戏娱乐、互联网广告等都面临增长瓶颈。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统计,2022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5%。据QuestMobile统计,2023年4月,本地综合服务行业整体网络渗透率为38.4%,外卖服务渗透率为15.6%,这意味着本地生活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一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加速争夺本地生活市场:快手推出本地生活小程序、小红书推出团购功能、拼多多打开“本地生活”入口。
美团在本地生活赛道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抖音,这是一个日均用户超7亿的短视频平台。 2020年以来,抖音布局本地生活业务,成立一级“生活服务”部门,推出“抖音来客”、“本地大促”等生活服务商家平台,与饿了么达成合作,推出不少城市开展线上外卖业务。
针对抖音的竞争,2021年12月,美团宣布与快手合作降低部分地区商户服务费,并推出优惠券、短视频、直播等“种草”内容。
美团不遗余力地强调其在外卖领域的优势。在今年3月的2022年年报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曾谈到与抖音的竞争:“美团对骑手的质量、运营网络和商家都非常有信心……在即时外卖领域,效率交易量非常高,重要的是,有些短视频平台的交易效率会比较低,所以不一样。”
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虽然美团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营业利润率却略有下降,2023年第二季度达到21.8%,去年同期为22.5%。主要原因是美团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当季,美团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增长62%至145.5亿元。成本主要用于补贴,近期补贴最大的商家之一就是美团直播。
美团去年第四季度成立直播团队,并于2023年3月上线直播。美团开展直播有两个原因。首先,新用户增速放缓:2022年美团交易用户数为6.78亿,较2021年减少约1200万。庞大的用户体量决定了美团将难以过新用户。通过增加用户来实现增长的更快方式是提高现有用户的购买率。直播是刺激购买的方式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应对抖音的竞争。美团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抖音进入国内后,美团感觉“如临大敌”,做出了一系列反击,包括抽调精英人员成立“反抖音办公室”、与快手合作等。推动直播、短视频业务,降低部分商户服务费等,核心是加大补贴力度,影响了公司利润,导致股价持续下跌,“大概是牺牲了几个点”利润率。”
在今年3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CFO陈绍辉表示,美团将在餐饮外卖业务的推广和补贴方面提供更多投入,以刺激需求增长。 ”
2022年底,美团股价最高达到195港元/股,最新股价为132港元。自2023年以来,市值缩水约30%。尽管财报表现不错,但8月25日,美团香港股价单日下跌5.6%。
前述美团人士表示,大笔投入的效果显而易见,抖音本地生活业务增速放缓。
在2023年4月的抖音生活服务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抖音提到2022年其生活服务GMV将同比增长7倍。据《晚点晚报》报道,2023年上半年,抖音生活服务GMV突破100亿元,主要由到店业务(包括到店餐饮、到店综合)和酒店及旅游业务贡献。这个数据还不到美团同类业务GMV的一半。
目前,美团直播有两种模式。一是平台直播。所有品牌均可参与美团App首页入口;另一种是商店广播。进入直播页面后,可以看到各个品牌自己的直播间。直播内容涵盖餐饮、酒水、旅游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产品。美团不仅补贴直播时的各种折扣,商家目前也无需缴纳“坑费”。美团甚至会支付商家部分视频制作和直播费用。
目前,美团直播的流量表现与抖音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美团最大的直播平台播放量有几十万,而很多知名品牌的自播播放量不足万。不过,对于商家来说,浏览量并不是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能卖出去多少。美团交易属性更强,相应的直播核销率也更高,而抖音更多的是商家曝光和宣传的渠道。
从财报数据来看,美团本土生活业务依然保持优势:新增商户数量同比增长逾一倍,美团闪购日订单峰值再次突破1100万,年度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0%。
即便如此,前述美团人士表示,美团针对抖音的行动仍在继续,不会停止。
与拼多多的“新”竞争
除了抖音之外,美团的另一个重要竞争对手是拼多多。美团和拼多多之间的竞争源于社区团购业务,即美团精选和多多买菜。
2020年9月,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出社区团购将是万亿级市场。美团也曾将优选业务作为重点方向。 2020年是社区团购的“混战”阶段。当时,美团已在全国2000多个市县开拓了市场,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乡镇和乡村。
目前,美团优惠交易用户数已达4.7亿。
财务层面,2021年,包括美团优选在内的新业务经营亏损384亿元,拖累了美团整体业绩。美团当年调整后净亏损为156亿元。 2022年,美团精选开始降本增效,关闭多个地区业务并优化人员。此后,经营亏损逐渐收窄。今年第二季度,新业务(包括美团精选、美团买菜、网约车等业务)收入167.65亿元,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增长6.6%。经营亏损同比收窄23.5%至51.93亿元。
市场层面,另一位熟悉美团社区团购业务的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美团优选基本被多多买菜打压。对于美团来说,这对——高效的线下推广能力是一个打击。这是美团的优势之一,但“在社区团购领域,它无法击败一直从事线上业务的拼多多”。
美团财报提到,第二季度,美团优选营收环比下降,主要是补贴增加,导致商品均价下降;当季经营亏损较上季度扩大,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扩大、补贴增加以及天气炎热导致冷链运输成本增加。以及季节性产品组合的变化。
不过,同样是新业务的美团买菜表现良好。财报显示,美团的生鲜购物市场份额在第二季度有所增长,实现了同比增长,而且这是在去年同期疫情期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实现的。
美团买菜和美团外卖的业务逻辑很相似,都是即时配送。美团精选提供次日达服务。 Select业务的新定位是“超市”。对于美团来说,更重要的意义是触达下沉市场。过去三年,美团精选帮助美团新增超过10亿用户。
近日,美团又出了一个科技新举措————AI大模型。 2023年6月,美团以20亿元全资收购大型模型创业公司“光年之外”。今年7月,美团投资了另一家大型模型创业公司“智普AI”,投后估值为5亿美元。两家公司都是本轮大模式创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初创企业。
《财经》了解到,美团拥有多个团队开发大模型相关技术和产品。一位美团人士提到,美团认为大车型是一个巨大的新机会。或许还没有明显的商业化机会,但必须大力布局,哪怕会进一步牺牲利润,这或许就是美团能够生存的原因。未来10年的关键点。
美团最新财报并未披露大模型和AI相关细节。其仅提到“将通过自研和外部投资,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自动配送等前沿技术领域”。
外卖依然是美团贡献营收和利润最多的业务板块,但美团的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变化。警惕饿了么。抖音、拼多多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将影响美团的未来。最大的变量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