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帛副总裁王浩宇:从淘宝店到品牌商的崛起之路
大多数电商,尤其是服装类电商,都知道分丝。日博成立于2006年,最初是一家淘宝店。到2009年,其销售额已达2000万。 2010年至2013年,日博持续爆发式增长。四年内销售额增长了50倍。 2012年双十一期间成为顶级女装品牌。 2013年实现销售额10亿。
王浩宇(昵称:大麦)于2010年初加入日博,经历了快速成长的动荡时期。 10年后的今天,担任Splitbo监事会主席、副总裁兼CIO的王浩宇受老高电商俱乐部邀请,与会员们分享了Splitbo从传统电商到电商的发展与转型。直播形式的品牌商家。
01
发展变化的各种尝试
LIBO集团旗下拥有女装品牌:LIBO、LINCN、LIBO Feng,主打民族风格。日博还尝试频繁推出新产品,全年开发新产品多达8000个。近年来,建立了精准的研发策略,每年保持3000-4000个新品。现已拥有800万客户,年销量超过700万件。主销单日售罄率可达65%,淡季售罄率为92-96%,在品牌中是非常不错的成交成绩。
当国内供应商不适应电商快速响应的生产节奏时,日博自建工厂,员工300人,保证供应链快速订单补货的需求。到2012年,日波成为天猫女装品类龙头商家时,考虑到在北京开厂成本过高,国内合作供应链也具备了快速反应、配合订单的能力,并进行了扶持和培育。拥有一批优质的供应商。进入创业后,力波选择关闭自建工厂。
早期,日博也和大家一样填写快递单。 2011年,为了规范运营,建设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并开发了自己的订单仓储管理系统。 2014年,为了不断提高效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选择将仓储物流外包,让专业的服务商达到最佳的效率,而日博则把精力集中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
日博首先是从淘宝开始,然后是天猫。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它开辟了唯品会、云集等多个渠道。这几年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平台的公共流量是不可控的。有时一个品牌在平台上的销量取决于平台的营销策略。为了减少平台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日博发展了线下业务,截至2019年底开设了近百家门店,现在是互联网线上营销+线下分销相结合的模式。
为了打破电商单品牌流量天花板,日博选择了多品牌路线,收购了部分品牌,并尝试为每个品牌建立独立核算体系,各自进行阿米巴核算。经过几年的尝试,逐渐将资源集中到优势品牌上。目前线上重点是裂丝,线下重点是“连灿”和“裂丝风”两个品牌。
02
20%的基础款带来45%的销量
日博从研发到生产都有非常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从产品策划、设计起草、样品终审、拍摄测试、下操作单到生产订单接收都有详细的流程安排。王浩宇回忆,刚到日博时,从产品研发到上架的平均周期不到45天。随着销量的增加,当销售额达到10亿的时候,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日博分成了两条生产线。长期模型周期为8至10个月,短期模型周期为20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既能保证长期库存充足,又能快速响应。
王浩宇列举了影响商品流通的几个关键节点:计划、订购、配送、再订购。线上运营有自己的新品推出逻辑,线下门店也有自己的配货逻辑。例如,在北京王府井和通州开店,需要的商品是不同的。产品配送、活动分配、上下架等要求也不同。
在商品流通管理方面,信息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效率。日博从历史数据中收集流行款式和风格,并根据这些属性设计基础产品。 20%的基础款可以带来45%的销量。王浩宇还提到了自己开发的智能订单补货的处理。原本花了两天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并最终确定补货订单。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20秒内即可完成某一款式的订单补货动作,系统可自动进行销售预测。分析、自动确定预算、自动拆分颜色和尺寸,并自动推送给供应链中的生产和采购人员。
供应链管理注重协作。王浩宇将其比作交响乐。协作需要每个人齐心协力,而不是简单的任务划分。上一个环节完成,很快通知下一个流程。这是企业规模扩大后需要加强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通过信息和数字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在自己发货、备料阶段,基于数据指导业务优化,每年可以帮助日博节省100万快递费、300万原材料采购费。
03
顺着风的方向走总是对的
日博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王浩宇认为,核心是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渠道和新的营销方法会带来红利,但它们不会永远有效。创始人想做长期生意,希望团队能够长期发展。商家必须升级到品牌商的方向。互联网+实体经济是日博的下一个趋势,销售渠道的整合是大势所趋。
但他并不认为所有企业都应该走这条路。比如我有一个常熟的朋友,很早就开始抖音,有流量的支持。八个人每天发出3000个订单。货品也是从当地市场挑选来换现金的。业务简单,进出快,生意做得很好。有这样的模式,享受风口的红利就好了。没必要转型走强化供应链、强化品牌商的路子。
如今,网红、直播、短视频非常流行。每一个新媒体、新平台的兴起都伴随着很多机遇。简单来说,顺风向总是对的。
04
如何应对疫情
谈及疫情,王浩宇坦言,2月份日博三分之二的线下门店无法开业。同行业的门店导购大多转用微信营销,效果好于门店前几年的表现。王浩宇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导购懂产品、懂顾客,懂互动营销;第二,商店的品牌受到顾客的信赖,顾客在打折后更愿意购买;第三,店内有少量现成库存,发货比较方便。 2月份,电商仓库发货受到一定限制。
2月份,由于全国物流停滞,电商在春节期间进入冬眠状态,疫情延长了冬眠状态。因此,过于依赖供应链快速响应的电商企业没有库存,出现缺货的情况。年后能快速开工的工厂不多了,只能赶。像日博这样的互联网+线下实体模式的企业,有库存储备和快速交付能力,所以转线上会带来新的机会。事实证明,长期模型+短期模型的研发和生产周期安排是相对抗风险的。
疫情也推动企业线上化,远程办公将成为新趋势。日博创始人每个月只能来公司几天,其他时间远程完成大部分工作。这是基于完善的网络通讯设施以及业务信息化和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有力支撑。核心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化,拥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适应变化。因此,疫情期间,基本功好的企业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对于疫情后的预测,王浩宇表示,5月份服装品类将迎来报复性消费,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但业内多数企业仍持保守态度,特别是跟踪观察全球疫情对出口和消费的影响。 2020年整体经营情况受疫情影响较大,而且可能比大家最初预期的时间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