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一切都是新的。
蘑菇街的“仙股”节奏,难觅新意。截至1月18日美国东部收盘价为0.39美元,市值不足3900万美元。与1月3日的0.42美元相比,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2021年11月18日的0.85美元相比,已经腰斩了一半。
同样令人心寒的是裁员的消息。
2021年底,有脉脉用户爆料称蘑菇街正在进行新一轮裁员,技术部门成为重点,裁员比例约80%。
对此,蘑菇街内部人士证实,此次裁员占员工总数的30%。
比例温和得多,但仍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对于蘑菇街来说意味着什么?
01
裁员、亏损、市值大幅下滑
需要多长时间来关注分娩疼痛?
老蔡
独立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作为垂直电商的“领头羊”和第一代网红带货,蘑菇街的技术团队并不弱,电商基础设施水平也走在前列。的互联网公司。
“这种几乎将整个技术团队减半的策略,或许意味着蘑菇街在商业模式导向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追求盲目规模扩张,而是保持基本市场,实现盈利。”
蘑菇街员工回复媒体的言论也印证了上述观点:“蘑菇街现有的系统基础架构过于复杂,需要进行精简,以便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降低维护成本。”被裁的同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理解,他们得到的补偿是‘N+1.5’。”
不过,这并不是蘑菇街第一次涉及裁员。
2020年4月,有消息称蘑菇街正在进行新一轮裁员,裁员人数达到140人,占比约14%。
与此同时,还有高层人事冲击。
2020年2月28日,蘑菇街宣布高级副总裁曾贤杰因个人原因辞职。一个月后,蘑菇街CFO吴婷也正式辞职。当日,直播负责人金婷婷(又名Roy)离开魔古街。
当时,蘑菇街创始人陈奇在内部信中表示,此次裁员是正常的业务结构调整,以更加专注于直播电商,优化非核心业务人员。
仔细看看是否有相似之处。我不禁想,这两年的重心调整还在路上吗?这个知名的时尚电商平台正在经历什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阵痛?
要求也不算太高。 2017财年报告显示,蘑菇街仍有员工1311人,截至2021年3月31日,员工仅有605人。
按照这个30%的裁员比例计算,裁员后蘑菇街的员工人数将进一步降至400多人。你想刮伤骨头来治愈伤口还是断尾求生吗?
回顾往年,蘑菇街也有过高光时刻。
2011年,蘑菇街正式上线,以优质时尚内容搅动电商市场。
有多热?
据媒体报道,短短13个月内,蘑菇街就吸引了超过600万注册用户。每天导入淘宝8万笔交易,转化率是同行的8倍。
当时主要收入来源是交易额佣金,创始人陈奇将蘑菇街定位为淘宝生态中积极重要的参与者。
转折点或许来自于淘宝的“断奶”。意识到第三方导购平台共享流量的隐忧,淘宝在2013年前后开始屏蔽外部网站,蘑菇街被迫转型为电商平台。
2018年,与美丽说合并后的蘑菇街市值大幅提升,并在腾讯等资本的助力下成功赴美上市。迎来第二个亮点。
然而尴尬的是,蘑菇街自上市以来市值不断下滑,甚至沦为“仙股”。以2021年为例,其股价从年初的2.24美元跌至年底的0.41美元。市值较峰值30亿美元大幅缩水。
进入2022年,仍难以改善。如果持续低于1美元,退市风险有多大?
从业绩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蘑菇街从未出现过单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正的情况,2017年营收10.66亿元更是近五年来的峰值。
2019~2021财年,蘑菇街分别亏损5亿元、22.38亿元、3.28亿元。
2022财年半年报(2021年4月1日-2021年9月30日)显示,蘑菇街净亏损同比扩大125.14%至4.119亿元。总收入同比下降30.8%至1.695亿元,主要是由于佣金收入减少。
02
“半途而废”的尴尬为何错过了聚光灯?
老蔡
这样的衰落怎能不令人惋惜?
聚焦当下流行的直播电商,淘宝最为火爆,但先驱者其实是蘑菇街。
从导购电商、海淘、跨境电商,到社交电商、垂直电商、直播电商……蘑菇街几乎一直走在转型路上,足够努力并且足够耀眼。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他经常充当先锋,寻找新的机会,但也频频被对手“半路挑走”。
盘点蘑菇街做过的业务,他们分别实现了网易考拉、唯品会、小红书以及后来抖音的兴趣电商。
最可惜的是直播业务。翻看蘑菇街的公开演讲,总会科普一些“冷知识”:蘑菇街是电商直播模式的发明者和先驱。
为什么你常常率先陷入困境,然后却屡屡失手?
行业分析师郝锐认为,蘑菇街的转型屡屡失败,可能是由于其在单一品类上过于专业化,陷入了“垂直”陷阱。 “小众粘性强、圈层高,但也是双刃剑,一方面难以时刻把握用户喜好,另一方面竞争激烈,小平台很难打败大平台,很容易陷入增长天花板。然而,浪尖汹涌,竞品涌入,市场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抗风险能力的不足。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蘑菇街的一位前员工曾表示,过去几年,蘑菇街的业务调整非常频繁。 “我们两个月前所做的事情,今天可能都会被推翻。没有任何优化和升级。重新开始新的业务。”
总之,战略远见固然可贵,但战略摇摆、创新频繁、缺乏深度和透明度是蘑菇街毁掉好牌、摆脱不了增长瓶颈、错失机遇的重要原因。
前淘宝直播负责人、电商实践专家赵媛媛指出,蘑菇街其实很难定义,因为它找不到对手。它既不是小红书,也不是淘宝,也不是社区,也不是商业街。 “如果是小红书这样的社区,需要‘奢侈品牌和西方生活秀’;如果是淘宝,则需要‘海量商品和价格优势’。”
确实,独特的定位细分和与相同定位相匹配的有利支持是关键。
例如,社区网点被认为难以控制。蘑菇街有自己的社区属性,聚集了一批KOL分享时尚内容,但当时它的业务重点是电商。
另一方面,以海购公司起家的小红书已逐渐脱离电商定位,转型为内容分享社区。即使其电商业务发展不及预期,但其“种草”的核心平台壁垒也是不可替代的,目前估值已超过200亿美元。
再次观看直播。 2016年3月,蘑菇街直播上线;同年5月,淘宝直播上线。然而,2020年4月,当淘宝直播蓬勃发展,豆快也竞相加入游戏时,蘑菇街开始All in直播电商。
行业分析师于盛美指出,频频被关注的蘑菇街缺乏专业壁垒。作为垂直电商平台,时尚领域不存在核心内容壁垒,在SKU、品质、价格上没有显着优势。作为导购平台,无法为决策提供足够的优质内容,边缘化在所难免。
03
直播转型胜算有多大?
老蔡
从这一点来看,蘑菇街的上述裁员和大力集中也有良好的用意。
目前看来,蘑菇街可能已经主播了直播业务。
2019年提出“双百计划”、“候鸟计划”、“百加计划”等重点发展直播业务,面向全网招募优质主播,鼓励机构或供应链落户;
2021年,将推出短播新业态。预计用短视频来沉淀每场直播的产品,让用户能够更长时间地消费。
2021年5月,CEO陈奇宣布蘑菇街完成直播电商转型。
专注直播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其2021财年(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GMV为138.55亿元,其中直播GMV达到108.78亿元,占比近80%。
有趣的是,为什么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还在增加?
从业务角度来看,仍处于弱势:与淘宝相比,蘑菇街的主播资源稀缺,带货能力没有明显优势。据媒体报道,蘑菇街曾透露,平台上有效直播的主播数量已近3万名,其中单场GMV突破1000万记录的主播不足10人。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激烈。后来者抖音和快手的电商野心正在熊熊燃烧。
据凤凰网电子商务研究院脱水数据显示,2020年,淘宝直播GMV将达4300亿元,抖音超越快手,总GMV达1340亿元,快手直播电商GMV将为620亿元。
和蘑菇街百亿级别的差距有多大?
艾媒咨询分析师王庆林指出,一方面,直播电商行业爆发,互联网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局。蘑菇街不仅要面对淘宝等大平台的打压,还要面对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红书等新来者或流量巨头的打压。另一方面,蘑菇街还没有从损失中恢复过来。如果继续亏损,将难以支撑平台直播业务的发展。
此外,政策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薇娅、雪莉等顶级主播因税务问题被封杀,直播电商行业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面临种种挑战,直播业务到底有多火爆?它能为魔古街带来拯救吗?
“救命稻草”变得脆弱,考验着自己的力量。在互联网行业评论员张树乐看来,蘑菇街之所以早起却走向晚市,并不是外界的原因,而是其自身的原因。
“蘑菇街曾经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导购平台,但在海购电商、自建社区内容电商等项目上,蘑菇街本身并不具备内容优势。再加上见效慢等问题,自身的各种输出和运营能力逐渐减弱,这也导致其仓促转型。”
截至2019年底,蘑菇街平台年活跃用户数为3280万,较上市时减少320万。此后,蘑菇街官方并未公布相关数据。
互联网分析师、云猫成长实验室创始人陆岩表示:“蘑菇街的问题在于没有规模效应,流量板块很小。它搭建的电商平台本质上是一家广告公司,卖东西交通。”
外部竞争加剧,内部能力不足。显然,魔古街的天花板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本上来说,主播直播的背后,蘑菇街仍然需要更加确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04
收入增长正在下降。如何解决增长瓶颈?
老蔡
专门做特卖的电商唯品会怎么样?
同样是“小而美”,但与蘑菇街的战略摇摆不同,唯品会主打特价销售,走上了盈利的轨道。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三季报,唯品会已连续三十六个季度盈利。
然而,增长速度显示出疲软迹象。 2021年第三季度,唯品会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创近四个季度新低。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7.7%;其中,营业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38.66%。
拉长时间维度,2014年至2020年,唯品会营收增速分别为121.59%、73.82%、40.76%、28.84%、15.93%、10.02%、9.53%。
微弱的增长速度是肉眼可见的。增长天花板迫在眉睫吗?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吗?
市场也在用脚投票。截至美东时间1月18日收盘,唯品会股价为9.215美元/股,较2021年3月的37.84美元下跌70%。
什么原因?
和蘑菇街一样,唯品会也面临着“交通困难”。财报显示,唯品会2021年第三季度活跃用户数为4390万;与去年同期的4340万相比,同比仅增长1.14%,同比仅新增50万活跃用户。
总订单量为1.729亿份,与去年同期的1.728亿份订单基本持平; GMV为40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83亿元增长5%。
如何突破交通陷阱?
唯品会的选择是以营销换增长。
2020年以来,唯品会营销动作频频。唯品会的植入式广告在《三十而已》、《乘风破浪的姐姐》、《老婆的浪漫旅行》等热门综艺节目中都能看到。
2021Q1至2021Q2,唯品会销售费用分别为12.94亿元和14.0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3.86%和36.8%。 2021Q3销售费用较前两季度略有下降,仍达到12.42亿元,同比增长8.97%。
它到底有多有效?
与三季度相比,营销费用增长8.97%,收入增长7.4%,GMV增长5%,新增活跃用户仅增长1.14%。
显然,从长远来看,营销策略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产品、服务、模式的特色竞争力。
05
内忧外患以及惩罚背后的焦虑
老蔡
仔细观察唯品会就会发现,特价电商最大的特点就是“尾货模式”。
得益于服装、护肤等行业库存问题集中爆发,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品牌剩余库存以低价、高性价比出售。这项业务一度让唯品会蓬勃发展并迅速发展。
但在大市场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呈上升趋势,淘宝、拼多多带来的价格降维冲击依然挥之不去,京东也在出手下行。这些新老竞品对唯品会“低价”、高性价比的卖点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值得庆幸的是,唯品会也在寻求改变。
在最新的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上,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沉进表示,在获客渠道方面,将探索短视频和直播。
对愿景的信心值得称赞,但正如前文所说,直播已经是一场红海竞争。在短视频赛道上,头部玩家也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川财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抖音在短视频行业市场份额最高,达到44.57%;快手的市场份额为33.06%。行业排名第二。
剩下的参与者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份额了。看着“前浪”蘑菇街步履蹒跚的脚步,“后浪”唯品会获胜的机会有多大?入场费用是多少?
另一方面,主业也没有高枕无忧。
2020年9月,特卖电商爱酷坤实名举报唯品会“择一”; 2021年2月8日,唯品会因垄断被罚款300万元。
2021年5月,唯品会关联公司广州唯品会零售有限公司涉嫌销售质量不合格服装,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
隐藏背后的焦虑是不是很困难?艾古充满了挑战。它不仅以特价销售为目标,还拥有新的社交基因,以S2B2C模式搅动社交电商的战场。
在内外部压力下,持续盈利的唯品会也需要一个解决方案来打破局面,消除增长天花板并不容易。
06
深刻而彻底的优质故事
老蔡
比赛的时刻最考验耐力和决心,信心比金牌更重要。
无论是蘑菇街还是唯品会,上述变化本身就是一个找准、补短板、汲取经验的积极信号。
在2020年初的内部动员会上,蘑菇街创始人陈奇甚至喊出了“目标是盈利一块钱”的口号。
这并不夸张。正如《消费日报》评论的那样,在依靠小而美的差异化突围的同时,蘑菇街选择了中国电商企业一直走的方向:平台化、规模化。这是企业界一致的共识,但却陷入了陷阱。避免了高投入、高成本的大规模陷阱。
也就是说,上述裁员虽然丑陋,但却是惨痛的教训,将帮助企业摆脱陷阱,集中发力。
但能否真正聚焦业务、优化成本、保持战略的准确性和决心,还需要时间来回答。
可以肯定的是,运行了十几年的互联网行业,正在进入拐点和分水岭。规模和速度已经出局,质量和特色成为新的关键词。
如何讲述一个可持续、高品质、有深度、有特色的新故事,是蘑菇街和唯品会的共同话题。
留给两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