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哪四个(中国新四大发明有哪些)

9158APP 0

新华社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哪四个(中国新四大发明有哪些)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题:“四大新发明”:贴上中国标签,给世界启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对中国青年进行调查20 个国家。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题:“四项新发明”:印记中国,启发世界

新华社记者陈芳于晓杰卢永健

“新四大发明”:标注中国,启示世界

“新四大发明”:标注中国,启示世界

资料图

“你最想从中国带什么回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针对20个国家年轻人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已成为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

“新四项发明”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地球村的时尚,吸引了五大洲的目光。

中国古代创造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改写了世界历史。今天的“新四大发明”正在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从中国到世界,“新四项发明”引全球关注

“新四大发明”中,高铁和网购并非起源于中国,但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登上了世界“新发明”的巅峰,并把它们变成了闪亮的“中国名片”。 ”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英里,居世界第一,并已走向世界。

高铁技术起源于日本和欧洲,但现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穿越塞北风带,越过岭南山川,从重要城市之间的单线到“八纵八横”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轨道交通开始以中国高铁为主导。高铁不仅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从追赶到领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高效辉煌之路。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了中国国家标准。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说。

截至去年底,中国已累计投入运营高铁列车2595列,超过全球总量的60%,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万公里。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45,000公里,比绕地球赤道的距离还要长。

从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从莫斯科到喀山,从匈牙利到塞尔维亚……大陆之外,中国高铁正在加速走向世界。

网购——“触手可及”,商店、餐厅均可带回家。

1969年,美国启动了国防部建设的军用“阿帕网”。 25年后,一条64K国际专线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接入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摇摇欲坠地起步。

一根网线改变中国。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拥有超过7亿网民。

“618”、双“11”、春节、五一、国庆……全民网购的狂欢日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今年“618”购物节开始后短短7分钟,天猫国际销售额突破1亿元;京东15小时累计订单量突破1000亿元。

中国网购向世界经济输出“互联网商机”。从中国大陆,到越南、泰国等亚洲周边国家,再到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巴西……“精选党”让全球网购热闹起来。

支付宝——二维码代替卖菜的零钱篮。

很少有人想到,有一天中国人能够施展一种超越易货交换的“魔法”,取代各种货币,轻松“扫描”交易即可完成。

“魔力”无边,支付宝应用迅速普及。截至2017年7月31日,移动支付活跃账户数和日均支付交易笔数突破6亿。

腾讯与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显示,84%的受访者表示“出门不带钱,只带手机”可以“很从容”。今年8月支付宝无现金日将有1000万线下商户参与。

共享单车——是一种绿色出行选择。

2017年6月,摩拜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 7月初,ofo也宣布完成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短短两年时间,色彩缤纷的共享单车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街小巷。目前,摩拜单车在全球运营超过500万辆自行车,日订单量超过2500万辆,注册用户超过1亿。

自行车制造企业曾经是边缘化的传统产业,但随着中国共享单车海外扩张,已成为朝阳产业。今年,ofo和凤凰的海外共享单车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席卷”全中国后,共享单车出现在“英国自行车之都”剑桥。街上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它们是从中国飘来的橙红色云彩。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创新引领世界的一个例子。

从共享自行车、汽车到共享知识、技能、劳务……“共享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如今它在中国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额约为3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每年40%左右的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如果说高铁是中国人创造的一张有形的网络,连接着中国各地、中国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么网购就是中国人创造的一张无形的网络,连接着中国各地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支付宝是全球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在这个无形的互联网上超越地域限制轻松进行交易的金融血脉。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健身“伙伴”。

“新四项发明”编织了一张有形和无形的网。 “发明创造让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也让中国成为对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国家、让世界感到温暖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新四项发明”为何在当代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日本新干线投入运营。中国是21世纪初才开始走上高铁道路的。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赖以生存的网络在中国也起步较晚。那么“新四项发明”为何对当代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世界正在从中国寻找答案,期待破译这段“东方密码”。

有专家指出,无论是高铁、网购、支付宝,还是共享单车,它们崛起的重要条件在于中国广阔的土地、巨大的市场、庞大的人口。

国家越大,经济半径的约束就越大,就越需要突破速度。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需要“八纵八横”连接。

13亿多中国人日益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求,13亿多中国人蕴含和等待释放的巨大生产消费能力,在遭遇经济半径阻碍后产生了摆脱贫困的强大动力和付款限制。

出行厌倦、银行拥挤、交通拥堵……打破人们生活中的痛点、堵点、纠结,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便捷,是激发“新四发明”“点亮”、“点亮”的又一举措。在中国“荣耀世界”。这是一种主要动力,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传播力。

如果说高铁“行万里路”解决了长距离快速出行的问题,那么共享单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解决了庞大人口随时随地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的“新四项发明”一旦实施,将呈指数级增长。

问题的关键还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爆发和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中国从“少数”到“大众”,形成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创客”的时代。 “人的因素越来越被激活,多方协作、合力突破的例子很多。科技创新正在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元斌说。

五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快速增长,全国科技工作者数量达到8100万人;回国人才数量已超过110万人,是此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

当一个文明古国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置于全面创新的核心;当工业革命的后来者想要勇敢地踏上新科技革命的列车时,就已经取得了长期的成功,从追随到了融合。当你领先时,高科技支持的标志性产品和服务就会出现。

“别小看摇红包,如果没有庞大的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条件的有力支撑,数亿人同时抢红包是很难的。春节。”科技部党组书记、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表示。

“别小看共享单车,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在幕后缺一不可。”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说。

这些,构成了中国发明“喷涌而出”的土壤和气候。于是,我们看到了立体化、立体化、接地气、大众化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顶天”面向世界技术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

“形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战略主动;

“惠民”就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华尔街日报》评论:中国曾经因廉价劳动力而闻名,但现在它有别的东西可以为世界——项创新做出贡献。中国“智造”的结晶就像一张名片,让中国在全球发展中重新找到坐标,也让世界在经济版图上重新定位新中国。

跨越时空:强大的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就像走过一条漫长的历史隧道:

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长途跋涉,穿越草原、沙漠,开辟了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祖先扬帆起航,跨越惊涛骇浪,开创了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古代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衰落与斗争交织,斗争与崛起相映,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古代四大发明曾经是中国强盛的象征,“新四大发明”则是中国复兴的精彩篇章。

500年来,世界科技、经济、文明的中心几度迁移,但科技创新主轴一直在旋转发力,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社会方向。

中国的“新四项发明”正在展现中国创新走向世界的“百景”。

“印度版支付宝”、“泰国版阿里巴巴”、“菲律宾版”、“印尼版滴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很多流行的移动应用都已实现本地化,让本地化成为可能。人们体验到“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中国发明,世界受益。支付宝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户,并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上线。

“新四大发明”流行前十年,中国制造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仍然是iPhone等国外先进产品的山寨品。

如今,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报道,中国已不再满足于扮演“追随者”的角色。事实上,中国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正在引领全球趋势,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智能交通、数字支付等领域。

从基础设施到消费方式,从商业理念到经济业态,“新四大发明”体现出“中国式”创新的澎湃动力。

这种动能方兴未艾。它让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飞了起来。使得“墨子号”量子卫星腾飞。它在超级计算机的电子元件中大放异彩……

国家实力驱动的重大工程,在世界面前书写了浓浓的“中国式”创新遗产。源于社会生活的发明创造也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前25名的中等收入国家;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国内发明专利超过100万件的国家;发表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三……

美国《连线》指出,未来的机会属于中国。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改变对中国创新的刻板印象。

英国历史学家克劳利曾说过,丝绸之路“给欧洲世界带来了东方的品味、思想和影响,以及一定的浪漫东方主义”。如今,越来越多的“发明”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睐,带来久违的情怀和独特的品味。

中国在变化,中国在世界眼中的形象也在变化。

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实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正在迅速超越并超越。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四发明”。 (参与记者董瑞峰严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