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一搜干掉百度?

9158APP 0

微信搜一搜干掉百度?

正如微信的每次更新都会引起互联网圈的“震动”一样,微信凭借着自己的话题和流量,也成为了一些互联网评论家和分析师“微信一更新就兴奋”的显赫业务。然而,如此高密度的关注度和舆论光环,仍然不能保证微信的每一次更新都会是跨越人文和科技交叉点的质变。有时候会更糟,比如这次的微信指数。

大家一定知道什么是微信索引:微信索引是嵌套在微信程序中的一个新工具。它将能够整合微信上的搜索和浏览行为数据,并基于“关键词”的海量数据分析提供动态的索引变化。例如,搜索“马云”、“马化腾”等热门词,就会出现相应的索引号。

这么说吧,看微信上是否流行,在索引中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该功能上线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反应最强烈的是公关和营销从业者,因为任何公关传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微信增加了指数维度,这意味着未来的传播评价体系将从百度指数时代跳跃到微信指数时代。以前用过的套路和旧咒都失效了。这给从业者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和挑战。

有公关KOL表示:“微信指数的推出绝对是公关圈特别是社交媒体的一件大事,新的公关评价体系来了!”

但在我看来,是时候给微信指数泼点冷水了:微信指数的影响力还很有限,现在谈论取代百度指数、搜狗指数等传统舆情监测工具还为时过早。最重要的是,微信的生态系统不需要这样的索引工具。

无独有偶,微信近期通过官方渠道开放了小程序的六项新能力,包括允许个人开发注册小程序、公众号菜单栏支持直接跳转小程序、扫描非小程序二维码可打开小程序等。程式。这其实是官方对小程序这个死气沉沉的新品的分流和输血。

我们将微信指数视为类似于小程序的测试版本。如果不进行输血和升级,微信指数很快就会沉寂下去,失去其价值和意义。如果输血,就严重背离了微信的初衷和张小龙的产品理念。

1、过于克制的背后:入口深、功能简单、无法满足需求

事实上,当晚就有不少人抱怨这件事。要查找微信索引,首先需要在微信搜索框中输入“微信索引”,然后点击“搜索微信索引”即可找到入口。然后输入、搜索、渲染。

这就导致产品功能的实现步骤过多。比如你要搜索“互秀”,就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输入“微信索引”——搜索——点击进入——输入“互秀”——搜索。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时间过长且不友好。产品本身过于隐蔽,外人很难经常使用。

其次,微信索引的入口并不是像漂流瓶和附近的人那样的标准功能。而是长按朋友圈拍照键输入文字这样的“黑科技”。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一个微信好友少于50个的典型微信用户来说,这就像在微信上找到城市服务中的“社保查询”一样困难。至少还有后者的痕迹。

且不说功能层面,微信指数目前连模糊搜索都不支持,还有很多关键词没有收录(相信这是故意的),而百度指数轻趋势研究则包含对比关键词和时间细分选项比如期权(7天或者半个月),还有需求图、人群画像、舆情洞察等功能,更不用说搜狗指数、360指数等竞品了。

因此,至少目前来看,微信指数还只是雏形阶段。

2. 指数的算法不透明,但指数肯定会挂钩公关KPI —— 生态紊乱

张小龙在微信上一直以克制着称。为了限制营销的开展和一些扰乱用户的行为,微信官方这几年一次又一次的发力,比如折叠公众号、取消公众号未读数、限制微信好友用户数量等。 (上限5000),打击抢红包作弊行为等。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微信严厉打击了任何诱发朋友圈分享的行为,包括集点赞、评论、亲吻、找人拆礼物、转发红包等,包括告诉用户如何分享给好友在公众号圈子里是非法的。违规成本非常高,账号会直接被封禁。

然而,微信指数的出现,将相当于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相信很多市场公关从业者都会遇到类似“什么,我们的品牌名称没有被纳入微信指数?”之类的问题。一年内微信指数必须超过好友”、“这次微信指数必须提升30%”。

然而,微信公众号的算法并不透明。关键词指数的高低是取决于涉及该关键词的公众号的阅读、点赞、转发次数,还是该关键词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出现的次数? WHO?没人知道。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XXX》流行,但不知道它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在强KPI驱动下,微信指数算法不透明,会导致大量漏水、营销泛滥,严重破坏微信生态和秩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例如,某广告主原本在XXX微信公众号上投放软文广告,目前已获得100万次阅读曝光,转化率达到5%。本来可以结案的,现在又增加了微信指数评估。要达到所谓20%指标的KPI,在不知道算法权重的情况下,公关狗和营销狗得找上百个微信群发软文发红包转发,找几十个行业Vs 将它们发送给朋友。比如,找几千个兼职人员不断在微信上搜索关键词来增加指数,广撒网去碰碰运气。这是微信乐见的生态系统吗?

3、该指数对于微信有何意义?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还有优化和改进的空间,那么这个问题就很难回避:指数对微信的意义有多大?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微信为什么需要索引?

原因在于,当平台成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量化的数据来监控和展示生态。这不仅是对信息和趋势的数字化处理,也是对自身影响力的反馈和补充。

例如,微博推出了自己的微索引,其功能和定位与微信索引非常相似,即发布热点趋势、产品列表和主题。但微博指数更符合市场、广告、营销、商业化,是新浪微博商业变现的一块拼图。

我个人认为,该指数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微信封闭生态内的个人或企业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一方面,“微信指数”可以展示关键词搜索趋势;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度挖掘舆情信息、市场需求等数据特征,对于微信广告、公众号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作为一款专注于社交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与百度微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百度指数和搜狗指数都是通过用户主动搜索的关键词和新闻报道来分析趋势指数。不过,微信是即时通讯工具,这意味着大家日常的使用习惯一定是聊天、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三驾马车。主要是,对于一个平均好友数不足50人的典型微信用户来说,聊天和交流是首要需求,而不是人气和曝光度。指数产品相当于误入歧途。

当99%的微信用户无法搜索到自己的微信指数(失去体验的价值和乐趣),且收录的关键词中有0.9%与市场上的指数趋势相似时,微信指数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这0.1% 植根于微信专属渠道的内容和热点。就像知乎里的“谢谢”一样,是平台特有的俚语,但它有意义吗?

最终的结果是指数对个人毫无意义,强行绑定了产品、市场、公关,最终导致垃圾、无用信息泛滥,进而影响普通人的用户体验。

原本抱着试探和谨慎态度的微信悄然发布了指数,但现在微信指数却面临着困境:

如果大力推广,必然会增加功能、简化入口、丰富维度。在产品中取代百度指数等传统趋势分析工具的同时,在KPI的指导下,也会导致营销、刷关键词、强制转发的泛滥。成为产业链;

如果不推广的话,那么这个产品很快就会因为自身原因面临流量枯竭的局面,从而失去价值和意义。微信被夹在中间。你离开与否并不重要。最后,我发现自己兴奋地发布了微信索引,结果证明这是一个糟糕的举动。

微信搜一搜干掉百度? 可以吗?小编上面的分析大家都明白了吗?事实上,无论是微信搜索还是百度,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使用习惯。两者缺一不可。相信这两项搜索功能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