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商品的法律规定是什么?购买临期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9158APP 0

“可乐芬达套装9.5元/2瓶,28元/件,截止2021年12月16日;怡宝16.5元/件,截止2021年9月18日……”这是成都温江一家临时食品店仓库门口张贴的一些折扣信息介绍了产品的单价和保质期。

过期食品业内也称为大日期食品或晚点食品。由于保质期临近,商家通常会打折出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检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规定,严格检查过期、过期食品的翻新销售情况。

各地对过期食品的定义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例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过期食品的规定如下:食品保质期超过1年的,在保质期前45天;食品保质期超过半年不满一年的,在保质期前20天;食品保质期超过90天但不足半年、保质期超过30天且不足90天、保质期前10天等。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走访了3个临时食品仓库发现,这些食品仓库主要销售薯片、饼干、辣条、坚果、饮料等零食,还有方便面、芝麻酱、自热热卖等。锅。食品方面,一些食品仓库还销售奶粉、调味品和日化产品。仓库中的大部分货物距离保质期还有1-3个月,有的货物保质期超过半年。通常,价格折扣越大,食品的保质期就越短。

近日,成都一家名为“1992食品折扣仓”的临时食品仓库在当地各互联网平台渠道走红。走进这家食品仓库门口,就能看到商家张贴的“食品保质期有限,请回家尽快食用”的标语。仓库货架上的每件产品都标有名称、单价、保质期等信息。虽然是工作日,但仍有不少年轻人推着购物车穿过货架。

钟宏宇在崇州市工作,离温江区不远。前段时间,她和同事在抖音上看到了这个临时食品仓库的短视频。食品保质期的折扣是吸引钟宏宇的主要原因。她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拍下货架的照片并发送给同事,帮助他们购物。当被问及是否担心食物保质期短时,她指着半满的购物车说:“我们办公室同事吃零食很快,这些(零食)三天左右就吃完了。”

赵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第一次进货是在今年年初食品仓库开业后不久。那时仓库里的货物种类没有现在那么多。里面堆满了纸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仓库;现在有了货架,感觉就像一个超市了。

赵女士每次花费约100至200元,主要是零食和饮料,购买最多的物品是矿泉水。赵女士表示,价格优惠是临时食品的最大卖点。 “我们家有六七口人,吃的钱花了不少。这里(商品)价格便宜,而且都在保质期内,我们一家人基本上都能吃完(过期前)。” ”

赵女士还表示,由于每次购买食物的数量不固定,购买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波动。当被问及是否担心过期食品质量时,她回答说:“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大品牌,目前为止还没有吃到过不好的食品。”

1992折扣食品仓创始人袁冰玉说,她上大学时,就是过期食品的忠实消费者。由于当时她的生活费不多,所以她会去一些超市购买打折的进口零食。毕业后,袁冰玉回家处理自己的生意。邻居们经常来购买一些打折的产品。长远来看,袁冰玉和丈夫决定开一个临时食品仓库。

袁冰宇认为,“年轻人对‘过期’这个概念接受得很快,但有些老年人就接受不了,总觉得你卖的东西快过期了,质量不好。目前,什么东西好?”我们这里的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每天最多顾客可以达到2000人左右。”

又一食品仓负责人姜佳早年在上海从事临时食品业务,目前在四川开展相关业务。他说,近年来,有特殊期限的食品很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大力弘扬节约粮食、不随意浪费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有关。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被房租、房贷、车贷占据了。零食、饮料等产品距离保质期还剩几个月,可以享受较大的折扣,他们愿意做这种“双倍省”。

尽管临时食品以其“质优价廉”的形象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也有人对其质量安全存有疑虑。此前,“长期吃过期食品对健康有害吗”的微博话题已被阅读4.4亿次,讨论1.7万次。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曾凡坤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如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加工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的加工食品有两个概念:保质期和保质期。厂家会综合考虑商品的流通、商业运作等,在保质期和储存期之间留有缓冲。超过保质期的加工食品主要会发生风味、色泽等变化,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品质的影响也不同。保质期比保质期稍长。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一定不能再吃,因为它们对身体有害。人类健康。

曾繁坤还指出,每类加工产品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不同。不符合标准将导致食品的保质期和保质期提前。以冷冻食品为例。如果商家达不到要求的储存温度,食品就会提前变质。除了温度的影响外,包装容器的密封、气密性、环境湿度等也有影响。这就需要消费者在购买过期食品时要特别注意。

《世界农业》发表的《迫在眉睫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国外经验及实用对策》一文分析了迫在眉睫食品质量存在的三类风险:一是迫在眉睫食品上架前没有及时食用。生活、或储存环境不合适,可能会变质、腐烂;其次,一些食品企业将过期食品回收并退回市场以劣质产品出售。三是经营者将过期食品和未过期食品混在一起陈列,造成消费者对过期食品的混淆。不准时的食物会给人一种不准时的错觉。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通过成都市金牛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如果有人想专职经营临时食品店,需要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接到的关于过期食品质量的投诉较少,但仍建议消费者理性购买,不要因价格优惠而过度消费而囤积过期食品。购买时记得索要并保留。相关法案一旦出现问题,便于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