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快手(1024.HK)成功上市,开盘价338港元,涨幅近一倍,成为市值万亿元的短视频直播平台。
尾盘,快手股价跌至300港元关口,最终收于该关口。上市首日市值定为1.23万亿美元。据此数据,快手是继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之后的中国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自2011年,快手创始人程一晓三人在北京北五环外里水桥的一处住宅起家以来,10年内快手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虽然后来者抖音反超行业,成为行业第一,但快手却率先登陆资本市场,并得到了资本的大力支持。据香港联交所2月4日披露,快手香港公开发行冻结资金近1.28万亿港元,超额认购逾千倍。
快手从“佛系”到加速的十年
快手最初只是一个GIF工具产品。后来,从硅谷回来的程序员苏华在投资人张飞的指导下加入了快手。 2012年,快手开始帮助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制作、上传和观看视频,从而播下了视频社区的种子。 2013年,快手正式转向短视频社区。
快手是国内最早以短视频起家的应用之一。短短3年时间,当时的快手就实现了日活数千万的规模。 2016年,正值直播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快手推出了直播功能。
但由于宿华和程一笑对产品和社交的理解,快手一直致力于“去中心化”和“平等包容”的算法推荐机制,并且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大力打压商业化广告。快手平台在早期就产生了高度粘性的社区效应。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此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截至去年9月,该平台共产生80亿个相互连接、1.5万亿个点赞和超过60亿股。
然而,快手早期较强的社交互动特征未能及时转化为商业模式。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快手在2016年还没有启动商业化。不过,为了顾及用户体验,当时已经打压了商业广告。当时,抖音这个基于字节的平台已经起步了。虽然快手也在同年推出了直播业务,但直到2018年才正式进军电商领域。
这也是业内此前将快手形容为“佛系”公司的原因。 2017年之前,这款当时拥有近亿日用户的应用程序实际上只有几百名员工支持。作为内容平台,他们长期保持低调,很少做宣传。该公司当时甚至没有设立运营职位。更不用说品牌营销等外部宣传部门了。
但抖音的加入,让“佛系”快手第一次面临压力。自2016年推出潮流音乐应用以来,抖音选择了一条与快手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从一开始就注重中心化的算法推荐、持续的社区运营、加大商业广告力度,直接帮助抖音快速扭亏为盈。反超,逐渐成为中国短视频和直播在主流视野中的代表。
此后,快手也加快了步伐,公司员工从几十万迅速扩大到数万人。随着商业化的不断推进,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2016年至2019年持续保持盈利。
然而到了2019年,抖音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日活、月活等主要数据几乎超越快手。为了应对新形势,快手于2019年底推出K3活动,并慷慨拿下当年央视春晚的独家短视频合作。
2020年以来,快手一改此前的“佛系”形象,加快广告营销投入,补充明星矩阵,升级内容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在上线之前,2020年9月,快手发布了8.0版本,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大改。不仅增加了双立柱和底部导轨,还更换了新版LOGO。
这是快手近年来最大的产品创新,也常被视为向抖音靠拢。但这或许是快手为自身加速做的准备。此前不少互联网分析人士指出,抖音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中心化推荐确实在商业上是正确的。
上市92 天
作为“短视频直播第一股”,快手的上市,首次向公众揭示了近年来在互联网圈流行的短视频和直播赛道的真正价值。公司目前的业绩也与快手近10年从佛系路线的成长相吻合。与加快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快手的收入主要由直播、网络营销服务和其他业务(包括电商、游戏等)三部分组成。 2017年至2019年,快手直播业务收入分别为79亿元、186亿元和314亿元; 2020年前六个月,快手直播业务收入达173亿元。 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前六个月,快手直播的平均月付费用户分别为1260万、2830万、4890万和6400万。
近年来,随着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播打赏占快手收入的比例有所提升。 2018年之前,快手的直播打赏几乎占据了快手全部收入,但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不断下降至62.2%。
不过,快手的直播收入仍在增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快手用户观看直播的比例从75.1%增长至81.3%,直播数量和主播流量处于稳定状态,直播生态系统相对成熟。天风证券相关研报指出,粉丝粘性+社区文化稳定了快手直播的基本盘,独特的上市导流机制带动直播业务短期增长。
与此同时,快手的网络营销业务近两年也大幅增长。招股书显示,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网络营销收入总计达到133.43亿元,同比增长212.7%。其中,2020年Q3单季度网络营销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202%。单季度网络营销收入规模接近2020年上半年水平。
不过,网络营销的快速增长也很大程度上与快手过去的冬眠有关。事实上,快手在业务上的商业化潜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发挥。据东北证券研报分析,截至2020年1月至11月,人均广告ARPU已达71.4元,同比增长95.6%。
作为2018年8月推出的新项目,快手电商在直播生态的背景下保持了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1月,快手累计GMV已超过3326亿元,远超年初设定的2500亿元目标。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GMV为2041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GMV为945亿元,接近2020年上半年的1096亿元。
但由于电商业务仍处于培育阶段,快手电商变现率并不高。快手2020年前三季度变现率为0.99%,较2019年底的0.44%增长0.55%,仍处于较低水平。
尽管由于2020年以来快手的营销投入较大,截至2020年11月底快手已出现亏损,但持续的增长空间或许是目前资本市场看好快手的原因。快手此前公募期间,香港股市共吸引资金涌入1.28万亿元,一手中标率仅为4%。随后,黑市交易阶段,快手持续上涨,富途证券黑市交易价格达到421港元的高位。
黑市的上涨也导致快手股价在上市首日高开。较每股11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93%。市值一度接近1.4万亿港元,成为香港第八大公司。
从蛰伏十年,到突然加速、瞬间上市,快手似乎正在试图改变自己过往的形象。然而,除了内容平台继续面临的增长问题之外,如何解决投资与亏损之间的平衡,依然是这家蛰伏了十年的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