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快手难啃配送履约 单量不及外卖平台三分之一

9158APP 0

如果想要快速做大本地送货上门业务,仅仅依靠流量洪流是不够的。 8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位商家和骑手了解到,与外卖平台相比,短视频平台上的“外挂”外卖客单价高出一倍,但后者的订单量依然“跟不上”。 “合同履约能力受到限制,导致订单量与传统外卖平台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有骑手透露,由于商家配送时间慢等原因,8公里以内的配送时间耗时一个多小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想要拓展宅配业务,长期依赖第三方配送将很难,规模化骑手的投资和周期成本这是短视频平台想要做好本地生活业务时难以回避的挑战。

订单量不足外卖平台三分之一

刘莉(化名)正在认真考虑是否继续在抖音上架自己的餐饮套餐。

“抖音订单来得不稳定,有时是午饭,有时是下午两三点,目前订单量比较小。”刘莉在北京昌平区经营一家餐馆。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平均点餐价格在70元左右,而抖音上门的套餐价格为170元。

刘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抖音在平台佣金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商家的整体成本并不低。 “抖音的佣金约为2.5%,比美团低,但抖音也需要花钱做直播、雇人创作内容,内容运营成本更高。”刘莉透露,尽管在直播上花了钱,但抖音的送货上门业务量仍然远不及预期,“基本上只有美团和饿了么平台的三分之一不到”。

同时,在刘莉看来,需要承担第三方运力的成本和风险,也是她犹豫是否要从抖音下架包裹的原因之一。 “骑手通常不喜欢听抖音的命令。”一位曾送过抖音外卖订单的骑手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了具体原因:进入抖音宅配业务的商家往往首先会选择美团和饿了么。订单减少,导致商家的送餐时间不稳定。

“有一次我在店门口等了一个商家45分钟。不到8公里外的一个订单,从收到订单到送到顾客手中花了一个小时。”上述骑手说道。

不过,抖音目前也在改善商家体验。抖音团购配送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抖音目前支持商家根据繁忙情况在后台设定送餐时间;另一方面,抖音也在用户端推出了“店铺优先”功能。通过“稍后预约”功能,用户购买团购套餐后,可以预约具体的送货时间。 “我们也希望这个功能能够帮助商家提前备餐,提高效率。”

流量少难以撬动大量合同履行

刚加入抖音平台时,刘莉描述了当她邀请专家到店、外包团队拍摄视频和创作内容时,她感觉自己被推着走。 “大家都知道抖音流量很大,同行都在做。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做不到”。

以内容和流量撬动一切,是抖音的“杀手锏”,也是淡化新业务的惯用思路。

2021年7月,当抖音在本土生活方式业务大踏步前进之际,抖音高调试水“新都外卖”,并邀请肯德基、喜茶等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加盟。这也被外界视为抖音进军宅配业务。起点,但几个月后,新东外卖终于停止了内测。一年后,抖音正式宣布与饿了么合作,再次发力宅配业务。

但经过多次尝试,抖音轻资产的流量运营理念似乎始终难以撬动合同重的本地宅配业务。 “合同履行实际上是本地送货上门业务的一个关键问题。毕竟本地送货上门业务对合同履行的及时性要求很高。”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12月,抖音正式宣布与顺丰、闪送、达达、UU跑腿等第三方快递公司合作。 “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服务需求选择第三方平台,也可以自己送货,无需平台干预。目前,在平台到家业务中,大部分配送能力仍然来自平台比如顺丰速运。”一位接近抖音业内人士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但事实上,第三方运力属于服务体系,并不是零售商业模式。”因此,流程、考核、激励等制度并非针对零售模式而设计,在商家端和用户体验端都难以匹配需求、提升体验。而考虑到利润,第三方很难“自掏腰包”,冒着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仅仅与平台合作开展业务。在庄帅看来,短视频想要大规模拓展外卖等本地生活业务,但很难依赖第三方服务商来提升用户体验。

交通“灵丹妙药”也可能失效

不可否认,此时抖音、门店团购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据LatePost报道,抖音生活服务上半年GMV(总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由到店业务(包括到店餐饮、到店综合)贡献以及酒店和旅游业务。

“专注到店业务,其实是抖音在为自己争取时间。”抖音内部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平台更喜欢在抖音当地生活形成消费心态后去抓住消费者。消费者的外卖心态。 “否则的话,如果我们现在盲目地实行履约,整体的转化效率不会很好。”

目前看来,留给抖音慢慢摸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抖音与饿了么合作之前,快手早在两年前就已经与美团达成合作。快手用户已经可以在平台内从美团订购。同时,微信小程序还上线了“门店快递”,目前已开通食品、茶叶、生鲜、百货等业务。可以看到肯德基、上海阿姨、永辉超市等商家入驻。

归根结底,流量和内容的王牌,只是让拥有流量“灵丹妙药”的平台有勇气站上当地的生活餐桌。但与门店业务相比,到家业务需要商家、消费者、平台、履约端、履约端四个角色的加入,形成业务闭环,打造难度更大。正因为如此,很难说新业务能否留在牌桌上。

庄帅认为,抖音等平台仍需“狠”发展到家服务,并进行大规模的骑手投入和周期成本。 “再表现的业务,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迭代,都与原来的短视频流量逻辑有关。”不同的是,虽然抖音等平台仔细评估了外卖业务的投入和产出,但依靠现有合作伙伴的资源来撼动美团等平台的基本到家服务仍然不现实,更不用说在外卖业务上投入产出比。即时的。零售增量增长战场上的竞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抖音这样以短视频流量起家的平台来说,如果想‘啃’本地宅配业务这块硬骨头,收购一支成熟、规模化的团队更为靠谱。”庄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