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如何防止诱导分享呢?
我们都知道社会上骗子很多,他们的手段让我们防不胜防。最近有很多微信用户问我微信如何防止诱导分享?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微信如何防止诱导分享?
1. 机会分析
微课转发注册的推广模式是从用户到朋友圈的完美沟通循环。
不得不说,第一个发明这种玩法的人简直就是天才。通过简单的引导式注册流程,您可以获得:产品的去中心化传播、新粉丝的关注、体验产品的新用户、超垂直的1V1粉丝群体。
1、产品曝光流量介绍
对于现有粉丝来说,当看到新的微课推送时,按照报名方式的引导,转发链接,参与报名,获得链接的首次转发曝光,从而形成产品的二次传播,同时过滤掉公众号现有的粉丝价值。报名微课的粉丝,才是对组织有价值的粉丝。
朋友圈中暴露的图文链接的显示效果是转发评论和缩略图,以及图文标题。有兴趣者请打开链接并按照回复关键字的指导进行操作。他们必须先关注公众号,然后才能回复关键词。这样,公众号就会在二次传播后获得第一批新粉丝。新粉丝将按照指导再次转发报名,以此类推。产品曝光n次后,就会陆续获得新的粉丝和用户。
2、新的用户体验产品
广告界有句话叫“酒香怕巷子深”。不管产品有多好,如果没有人知道、没有人体验过,消费者怎么能认识到产品的价值呢?所以食品饮料有试吃,日化有试用装,教育培训也有1元课程和微课。价值在于在短时间内将产品的价值传递给潜在消费者,让潜在消费者认可机构课程的价值,提高转化。
3.立扇加好友并圈群
在流量红利不复存在的今天,早期送礼物吸引粉丝的活动已经失去了价值,获取粉丝的成本暴涨。即使你花重金吸引了数万粉丝,但目标用户并不多。团队的努力白费了,预算也白白浪费了。所得大于损失。
微课程曝光在朋友圈,但不感兴趣的人不会点击打开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报名,因为大家没事都会看直播。立式粉丝是最有可能转化的粉丝。
粉丝如果想听课,就必须添加工作人员微信,然后等待进群听课。只要加好友并加入群,机构就会与潜在用户建立一对一的操作通道。同时,您可以随意查看用户的信息。在朋友圈中,组织还可以获取用户转发行为的第一手数据,例如用户喜欢什么时候转发、喜欢转发什么类型的信息等。这比企鹅智库或者一些咨询公司提供的大数据更直接,也更可靠。
2、风险分析
一、微信规则解读
转发注册的推广模式涉及微信运营规范中“3.3诱导行为”和“3.4恶意篡改功能行为”两项相关内容。
3.3.1
诱导分享是指通过外部链接或公众号消息,强制或诱导用户向其朋友圈分享消息的行为。奖励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关键词:外部链接;公众号留言;强迫;就职;分享;朋友圈
微信官方提供的案例是,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外部链接中附加文案、叠加内容,涉及强迫或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
通过技术手段,微信官方可以抓取生成链接的图文消息的关键词信息。此外,微信图文右下角还有一个“投诉”链接。只要图文消息打扰了用户,用户都可以点击“投诉”举报消息内容不符合微信规则。
3.3.2
诱导关注是指通过外部链接、公众号群发、二维码等方式,通过奖励或者其他方式强制或者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的行为。奖励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包括以下类型:•
强制用户共享:在继续下一步之前共享。包括但不限于:预订前分享、知道答案前分享等。 •
激励用户分享:用户分享后将获得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好友开礼盒、集赞、分享增加抽奖机会等。 •
胁迫、诱导用户分享:用夸张的言语胁迫、诱导用户分享。包括但不限于:“不转发,你就不是中国人”、“请转发给好心人”、“转发后,你就有了平安”、“转发疯了”、“必须重新发布”等。
关键词:外部链接;公众号群发;二维码;报酬;强迫;诱导;强迫;煽动;诱导;分享;收集喜欢;关注公众号
严格来说,微课的注册转发模式是一种强制共享行为。分享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因此,现有的微课推广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使微信不以微课转发注册截图为案例。
3.4
恶意篡改功能故意篡改公众平台的功能或者文字,违背公众平台功能的本来目的或者意义。例如:篡改原本显示作者姓名(即公众号名称)的文字显示。
2、投诉渠道
微信公众号的投诉渠道有两种,一种是微信功能内嵌的,一种是微信公众号的官方公众号(有点绕,就是微信本身注册了一个服务号,用户可以采取截图投诉)。
看到这里,有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公众账号违规却没有被封禁。
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公众号不被封禁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来说,我可以把这些原因归纳为三种:懒得处理的类型、无人举报的类型、迂回回避的类型。
懒得跟他说话的类型很容易理解。他一开始就没有很多粉丝。无论他玩多少游戏,他都只是自娱自乐。这种类型是最可怜的。没有明确的价值输出,没有人关注他,腾讯也不愿意和他谈论连续违规的事情。
未举报类型是指发生了违规行为,但尚未有用户举报该公众号。该行为并不违法,用户可以接受,腾讯自然不会处理。
迂回回避型是下面要分析的前两种情况,它给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有效避免了强制、胁迫、诱导等处罚。
三、案例分析
1)主流玩法类型
现在比较主流的微课报名指导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转发朋友圈,另一种是发红包。通过设置两种注册方式,意味着用户在进行下一步之前不会被强制转发。用户可以选择分享或不分享。
2)稳步求变
馒头商学院依靠微课转发注册模式起家,获得了巨大的流量,但现在馒头也在寻找规避风险的方法。
馒头也设置了两种报名方式,不过馒头报名不需要红包。而是引导用户下载APP。这样既规避了风险,又给APP引入了流量。
微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推销产品、吸引流量,所以拿红包没有意义。同时,为了避免用户疲劳,“微课程”更名为“产品研究院”,这也是馒头微信运营的亮点。
3)主动死亡型
说完两种微课玩法,我们再来说说主动-动作-死亡的玩法。
我该怎么说呢?这张截图可以作为微信官方处理公众号的例子,因为图中的每一步都是违规行为。
该公众号没有受到处罚,是因为微信无法监控所有公众号。同时,在产品生态中,用户报告是处理的第一依据,因为产品要对用户负责。
此外,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但并非所有违法者都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现象。我实在做不到。
3、风险规避
风险客观存在,公众账号运营者必须面对。如何规避风险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
1、流程优化
本案的主动行动型是流程明显没有优化而人跳入陷阱,这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微信诱导分享。
第一类流程优化涉及引导流程中的逐步处理。第一步是引导回复关键词。第二步,引导转发并提示添加员工微信好友。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挑战微信的运营规则,是一种间接的诱因。也存在风险。
腾讯客服-如何辨别诱导分享的信息。
这里,我们绕过微信对图片和文字页面的严格监控,将诱导行为放入关键词回复阶段。腾讯监控难度大,聊天界面没有一键投诉功能。对于这种玩法,只有截图举报,微信官方才能知道该公众号的具体行为,进而进行研究,看看是否违规。这增加了微信的工作量,让监控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个优化是为粉丝提供其他选择。报名方式不限于转发,比如发红包或者引导人下载APP学习等。设置两种注册方式来引导用户行为,可视为不直接违反强制转发规定。
2.文案优化
避免微信关键词拦截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用图片代替文字。
第二种方法是用拼音代替,例如,
文章再好,为什么不发表呢?
虽然这两种方式都很常见,你可以跳过微信群消息前的疑似诱导提示,但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手指稍稍动一下就举报,你就会被骗。但非常重要。
3、放弃诱导行为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完美规避风险,那就是放弃转发注册的模式。
虽然微信现阶段并未对转发注册的模式进行查处,但并不意味着微信默许这种行为。毕竟,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损害朋友圈用户体验的诱导行为。
什么都不做,你就永远不会犯错误!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提醒所有账户所有者现有的风险。我并不是想建议你严格要求自己。毕竟,谈起运营和推广,大家都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微信如何防止诱导分享?通过以上内容,你知道微信是如何防止诱导分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