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大陆苹果16AI模型将用百度AI,苹果的AI之路为什么这么曲折?

9158APP 0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普遍认为,苹果若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关键在于其在AI领域的布局成果。

大陆iPhone 16 AI机型会采用百度AI吗?苹果的AI之路为什么这么曲折?

事实上,苹果对人工智能技术并非毫无准备,但生成式AI(主要是OpenAI)的快速发展让苹果措手不及。

苹果AI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Siri阶段

2010年,苹果以2亿美元收购了“Siri”项目,并将其发展成为连接苹果生态系统的智能语音助手。

网传大陆苹果16AI模型将用百度AI,苹果的AI之路为什么这么曲折?

然而,尽管Siri经历了14年的迭代更新,但用户对其的评价却相当差。 Siri 并没有显示出什么重大的进步或改进,它的功能仍然主要局限于简单的任务,例如查看天气、设置闹钟和讲笑话。当面对更复杂的对话场景时,Siri往往无法妥善处理,直接跳转到搜索网页。此外,Siri在语言识别和句子结构理解方面也存在重大缺陷,因此常被戏称为“人工智障”。

Siri表现不佳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为了实现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全面、个性化更好的Siri,需要不断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录音和行为数据。对于苹果来说,一直将用户隐私保护视为其产品力的核心。因此,这样的升级会与其产品理念产生较大的冲突。

然而,苹果利用Siri 来记录用户讲话的做法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此后,苹果开始利用外包团队收集相关数据来优化Siri。 Siri 在回答用户时,只能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答案。 Siri 简单地添加单词最多需要六周的时间。时间让Siri难以实时优化和迭代,逐渐远离人工智能的概念。

“仿生”阶段

苹果的仿生芯片从2017年开始使用,最早诞生于iPhone X/8/8Plus的A11仿生处理器中。它是添加到手机处理芯片中的AI计算加速核心,也称为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

由于被称为仿生,外界普遍认为它是人工智能芯片。事实上,仿生芯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计算时不会干扰CPU和GPU的正常工作,能够以极低的功耗瞬间为用户完成计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只是实现了“人工”,并没有实现“智能”。

“空间计算”阶段

库克在2023 年WWDC 主题演讲中表示:“空间计算将数字内容与物理世界无缝融合,同时允许用户保持存在并与他人保持联系。”显然,此时的苹果认为,未来属于MR设备创造的元宇宙。

苹果于2017年在iOS 11上首次展示了AR概念,并发布了AR开发工具ARkit。通过在iPad Pro 上首次推出的LiDAR 激光雷达,用户可以提出原本不切实际或难以想象的想法。随后,苹果陆续推出了空间音频、增强现实等功能,最终这些线索被今年发布的Vision Pro串联起来。让设备通过传感器了解用户,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支持。这就是苹果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苹果相信人工智能,但它是通过收集数据并与设备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截至2023年,苹果共收购了32家AI公司,是科技公司中收购数量最多的。现在苹果似乎既害怕赶不上大型AI模型的热潮,又担心在开发过程中下了错误的赌注。

网传大陆苹果16AI模型将用百度AI,苹果的AI之路为什么这么曲折?

据知名苹果举报人马克古尔曼透露,苹果正在与谷歌谈判“将谷歌Gemini Nano植入iPhone”。谷歌Gemini Nano也是三星手机使用的大型端对端型号。目前,对于苹果的大机型,众说纷坛。在官方宣布之前,很难确定苹果最终将如何入局。苹果在大机型布局上进展相对缓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大模型到C应用场景的空白

包括Chat-GPT 在内,大多数大型生成式AI 模型仍然围绕Web 对话框展开。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本质上是一个更“智能”的个人助理或聊天机器人。如果大机型的作用只是提供Siri,苹果没必要花很多钱升级。

与其他巨头不同,苹果是一家更加以用户为导向的科技公司。储备相关技术并寻找切入点,转化为优质的用户体验。这是苹果一贯的产品思维。

2:用户隐私难以权衡

Siri项目不止一次引发用户对隐私问题的担忧,大型模型的训练更是如此。作为一家特别重视用户隐私和安全的科技公司,苹果自然希望将大型生成式AI模型的应用建立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前提。

苹果与OpenAI等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苹果的大型AI模型是为了服务全球22亿台苹果设备的用户而设计的,因此自然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用户信息并进行个性化训练。如果苹果要考虑拿出什么样的隐私解决方案,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设备端放入大型本地模型,但目前还不知道这是否能带来突破性的体验。

对大模型应用场景的一些预测

首先,我们认为生成式AI大模型的核心优势是为各个行业打造“超级工具”,类似于Sora在影视行业所展现出的深刻影响力。经过对各行业内容的深入训练,大模型可以显着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其次,大模型对于To C场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准的财务分析,还是实现个人的情感咨询,大模型都可以依靠其庞大的数据库进行个性化训练,但实现这些功能的最大障碍仍然是隐私和隐私问题。安全问题。

苹果根本不收集用户手机的数据。事实上,苹果用户可以通过访问“iPhone-隐私与安全-分析数据”来查看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不过,苹果采用了差分隐私算法,确保即使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苹果也无法确定数据来自哪部手机。目前该算法主要收集硬件、性能统计等信息。

因此,我们期待苹果妥善解决大模型训练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而为用户打造功能齐全的AI助手或者AI克隆,协助用户高效处理工作和生活事务。同时,苹果也有可能凭借其M系列处理器开创一个新的AI领域,从而成为一家集用户、软件、硬件于一体的综合性AI公司。

人工智能领域能否迎来“iPhone时刻”,将在今年6月的WWDC上一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