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下拉不能拍小视频是怎么回事

9158APP 0

最近有苹果用户反映,最新版本的微信不能拍小视频。这是怎么回事?微信不能拍小视频是怎么回事?微信里没有小视频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最新官方版微信:http://m.cr173.com/x/34318

边肖想告诉你的是,ios版微信已经取消了微信下拉小视频功能,那么微信为什么要取消微信下拉小视频功能呢?

发小视频有两个入口:一个是自上而下发小视频,一个是朋友圈右上角发小视频。你觉得哪个门户网站用户多?停两秒钟,让自己思考。

朋友圈右上角占95%,顶部下拉只占5%。虽然朋友圈右上角的加号入口更深,用户已经形成了通过右上角的加号发送新内容的操作体验,但是下拉体验用户并没有形成习惯。

Genie是腾讯唯一的p4(专家级)女产品经理,也是我认识的唯一的p4产品经理。她是从零开始打造微信的产品经理。如果张小龙是神,那么神怪就是为神造人的人。被称为“中国第一产品经理”。这是Genie第一次系统的给大家讲微信的产品原理,得益于“产品+”这门课。

最难的是我们都知道一般原理,却没有把它们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的产品原理。更难的是你们都知道,却没有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做产品策划的时候还在犯这些错误。

对于熟人社交,有三个价值取向:

1.关系越密切,越有价值。

2.消息越新,越有价值(所有最近的消息在顶部逆序排列)。

3.内容越原创,越有价值。

根据这三条规则,很多产品逻辑和后台算法在创建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明确的分配和排序权重。

微信的十大产品原则:

1.隐私与便利:隐私比便利更重要。案例:用户经常抱怨为什么换了手机聊天记录都没了,为什么登录网页版聊天记录都是从头开始,为什么每次聊天记录都不能同步保存,因为一旦换了设备/微信网页版每次登录都会显示之前的聊天记录,很有可能别人在其他设备登录你的微信,所有记录都被看到了。这种隐私泄露会给你带来比清除聊天记录大得多的伤害。基于隐私大于便利的原则,即使清除聊天记录也未必能带来。所以微信在手机上的本地聊天记录不保存,不够方便,也没有牺牲隐私体验;

2.发送者和接收者:你认为发送者和接收者哪个更重要?保护双方的感情,但是当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受保护更多的是接受者。微信的产品理念认为接受者的体验大于发送者。

案例:

A.因为这个产品原理,微信到现在都没有做一个阅读体验。阿里的社交产品理念认为发送者比接收者更重要,所以阿里丁丁发的每一条消息(不确定是来还是去)都会告诉你,你看了还是没看,这让发送者很开心。我希望知道你有没有看到我的消息,但是这给了接收者压力,因为我看到了,并不代表我现在就想给你回电话,但是你知道我看到了,我不回电话是不礼貌的,所以用起来很有压力。所有的产品体验都是基于产品原理。从零开始创造一个产品,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原则。

B.接收者的体验比发送者更好。第二个细节是白底黑字比绿底黑字清晰,所以微信里白底黑字显示的是朋友发的信息,而自己发的字已经清晰,所以自己发的字的背景色是绿底黑字。

C.接收者的体验比发送者更好。第三个细节:很多人问为什么短视频不支持自拍功能,因为自拍的需求大多是女生的需求,这让自拍变得很酷。但是试想一下,当朋友圈被各种女生自拍占据的时候,有一个头会动。对于接收方来说,看着其实没那么爽,还挺吓人的,所以考虑到接收方不自拍小视频。

3.缺乏价值支撑的流量,事半功倍:这句话需要深刻理解,因为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现在大部分app的思路还是引流,拉下载,框用户。如果流量是1000万用户,那就有10万真实用户,所以我们在不断的找流量,大部分流量都浪费了。如果以改善浪费的99%转化为重点,走精准路线,另外,会员增值/游戏付费/谈N创投也是如此。因为拉进来的人多了,总有人愿意付费,都是走的海量流量低转化率的思路。这是缺乏价值支撑的流量,太浪费了,而小而精的模式是1000人公测,500人活跃,200人愿意付费。这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走的垂直细化。

4.对于用户来说,固定路径就是最近的路径:案例: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不能把最近发的表情放在最近的位置;原因是每次发表情都会改变表情顺序,每次打开表情顺序都会耽误找到想要的表情的时间,觉得表情不好用。最快的路径总是固定的路径。

5.我不一定是根据数据说话,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价值观说话:我真的很佩服微信,这是微信很棒的地方,也是大多数产品很难做到的地方。我们习惯了一切按数据来,数据不好的产品会下线,数据不好的功能会下架,不赚钱的东西也会下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浮躁的心态,最终好的产品出不来了。

案例:发小视频有两个入口:一个是自上而下发小视频,一个是朋友圈右上角发小视频。你觉得哪个门户网站用户多?停两秒钟,让自己思考。

答:在朋友圈右上角& # 10133;占95%,最上面的下拉只占5%。虽然朋友圈右上角的加号入口更深,用户已经形成了通过右上角的加号发送新内容的操作体验,但是下拉体验用户并没有形成习惯。

那么,为什么只有5%的用户通过下拉的方式拍摄小视频,还没有把这个入口干掉呢?如果根据数据你应该杀了这个传送门,为什么不杀?

答: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完全根据数据说话的产品,我们更注重用户体验:主界面快捷方式需要最短的路径来即时拍摄稍纵即逝的瞬间。如果去掉,当要拍摄一个非常好的瞬间时,拍摄路径太长,会导致很多好的瞬间被错过,而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的内容价值,可能远远高于从固定路径慢慢记录下来的内容价值。

Os:清楚的知道产品每个功能的价值,数据只是反映现状的参考指标,而不是结果本身。

6.效率价值最大化价值/时间(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哪个性价比最高,哪个信息量最大:网址信息量最大,图片性价比最高,视频信息量大但性价比最低。

微信中体现价值信息最大化原则的案例有:1。朋友圈赞没有头像;2.小视频自动播放;3.url被弱化;4.文本过长时会被折叠;5.单图vs多图:单图缩略图很大,效率最高,不用点大图也能看清楚,但是多图的时候就会变成小缩略图。这时候接收方的需求就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九张图的核心。

7.与众不同容易,变得更好难。

案例一:当时apple watch邀请微信做一个适合手表的产品。微信第一版做了雷达加好友,在手表上很创新很帅,但是苹果没有采用雷达加好友。为什么?

答:1。这里很少有人带手表。2.很少有人在手机上用雷达交友,更别说手表了,属于天然彩蛋的功能。比如新浪微博做的手表app,功能是跑步和记录步数的功能,但微博属于资讯类。做计步器和微博有关系,不能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发送收发消息,看朋友圈,赞等基本核心功能。做实事比做帅和不一样的事更有价值。我不为创新而创新,也不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不同。

案例二:为什么要做小视频:1。视频的信息量最高,是文字和图片无法比拟的;2.有些场景难以用文字描述,视频可以解决;之所以做小视频,是因为大视频信息量大,观看时间长,信息价值低,所以用6秒的小视频,既能达到信息含量,又能达到信息价值。反例是qq空间,那里一直有长视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短视频,就把自己的长视频改成了短视频。结果被用户投诉死了。这就是产品经理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盲目模仿和跟随。空间最擅长沉淀,长视频就是沉淀最好的形式之一,更不用说空间和pc阅读特性的差异。与众不同容易,变得更好难。

微信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有关系链中的朋友,不需要通过与同类产品比较内容价值来突出自己:我不是为了给你拍一个有趣的视频,而是告诉你我在哪里,在做什么。微信要做小视频,需要做的是信息,不是内容,不是视频美化。看清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和同类产品比,永远不要和外界赛跑,而是和自己pk的过程。

小视频定位:速度极快,价值极高。核心定位是消息朋友圈。

8.简洁原则:简洁不是简单,简单不是简单的砍掉功能。

案例:为什么iPhone的第一个图标是准物体设计?这个设计其实很复杂。图标上的每个角度纹理都要处理,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准实物非常真实,学习成本更低,可以降低智能手机刚出来时的学习成本。

为什么现在的iPhone要扁平化,不再坚持模仿: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已经明白每个图标是做什么的,没有必要通过模仿来普及。平面图标没有类比的那么简单,但在设计上可能更复杂,需要用更简洁的方式来理解。

9.逻辑原则vs线性原则:避免使用制表符,保留一个入口。如果您有两个选项卡,将会有一个主选项卡。根据现有数据,两个标签页会被分配28次,80%的流量会在主标签页,只剩下20%的流量给第二个标签页。如果你已经可以决定哪个标签是核心,那么你为什么还需要第二个标签呢?如果你不能决定哪个标签页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个标签页就不能为你决定,或者你会把它一分为二或八,专注于主要功能,把所有的流量都集中在一个标签页上,而不需要不必要的拆分。不再显示选项卡,不再在一个地方显示两个按钮。(很多app都在犯这个错误。).

当逻辑原则与线性原则冲突时,线性原则优先:

案例:微信的搜索原本是放在顶上加号旁边放一个放大镜的icon,但最后还是把搜索框直接加在聊天记录顶部的搜索框,而不是右上角放一个➕一个两个icon(抗拒两个icon,坚持线性原则)案例:微信搜索本来是一个图标,顶部加号旁边有一个放大镜,但是最后直接把搜索框加到了聊天记录顶部的搜索框里,而不是放一个& # 10133;一个带两个图标(抵制两个图标,坚持线性原则)

10.真实vs噱头:真实性大于噱头,真实的内容才有生命力。汕头往往是信息的破坏地。

案例:美拍等视频拍摄工具有配音和添加特效的功能,美化后让整个视频好看,但微信不会这么做,因为美化后的视频无法还原到信息传递给好友的真实场景,因为去掉了声音。真实性也体现在微信的所有数据中,各种外在的方法都秉持真实性。

打磨精品,关注产品细节

注意细节:收到多个语音后,会自动播放语音;语音可以向上滑动取消等。

终极细节分享:

细节一:小视频播放后直接从最后一秒切换到第一秒,会导致视觉一闪,大脑中会闪现一条白线。为了让这个闪光灯不那么难受,颜色在小视频的最后一秒淡化,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一秒的淡化在视觉上舒服地过渡。绝大多数用户不会感知到微信做了这种体验优化。好的产品让人觉得很酷,人们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会酷。

细节二:视频和照片的夜视效果在《爱疯》中并不是特别好,所以微信的小视频和照片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会提示高光效果(针对这个小细节,微信团队找了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对比各种相机产品,高光模式会做到极致)

常见凹坑和预防措施:

1.从目标反推方案:比如我们想要50万用户,那么我们需要三样东西引流10万到20万。这样可能会实现kpi目标,但很可能会偏离你设计这个产品的初衷,通过手段而不是产品功能来实现目标,但这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增强海外活跃度:发现好友超过15个,活跃度会增加很多;所以当时的做法是先引导加好友,再引导加陌生人。如果好友数量不够,附近的人会被修改。这是按目标的反向数据方案的反例。数据可以帮你理解为什么,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一个成功的决定,不知道原因,比一个失败的决定更危险。(这个很重要。很多团队觉得达到kpi就万事大吉了,没有分析是不是以牺牲未来短期营销为代价达到的,是不是真的靠产品质量达到的;这个错误是每个产品和团队每天都会犯的,意识到这个点的存在并不容易。)

2.关于AB测试:AB测试可以用来比较效果,而不是选择方案。用的越多,产品经理的判断力越弱。

使用AB测试时,要有明确的选择,知道影响因素是不可控的。

3.普通用户不可能把自己还不知道的需求告诉你,需求是产品经理观察发现的。

不要问用户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因为他不知道,或者只是觉得他知道。很多人觉得mac很好用,但是在mac出来之前你会知道你需要用的电脑是酱紫的吗?比如很多用户在使用任务软件的时候,主动设置很多任务,添加提醒。当用户主动添加提醒时,觉得自己想被提醒,但是每天被提醒n次,就开始厌烦,关闭提醒甚至直接删除这个app。

4.如果你能用标准方法/标准控制解决问题,就不要用特殊处理。

以上是听genie分享产品原理一下午所记录的笔记和经验,也是我听过的众多产品课程中收获最大、启发最大的一门。有的产品被抬上了神坛,有的靠实力上去了。我从不搞什么个人崇拜,但我觉得genie和微信在产品设计上的每一个决策,都有自己的产品原则作为方向,非常值得欣赏。不是说微信从来没有犯过决策错误,而是每一个优秀的产品都是通过试错越来越完善的,打造一个新产品也是如此。不怕一遍遍的试错,就怕不思考不知道错在哪里。很感谢genie还有这么好的产品质量课程,受益匪浅。

就我个人而言,以上产品原理和经验都是深有体会的。很多原理需要反复消化,对以后做产品很有启发。很难从零开始提炼真理,享受前人的成果。我们太容易想当然,忽略了每个道理对于实际应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