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朋友,尤其是企业的朋友会问我们,“Tik Tok是做什么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问互联网营销应该做什么一样。通常听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帮他拆除诉求:
做Tik Tok的目的是什么?
你打算投入多少精力?
你准备了多少预算?
有阶段性目标吗?
……
往往这些问题抛出后,对方会阶段性沉默。因为他们真的回答不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Tik Tok的迭代速度快得惊人,很多人包括很多业内人士都很难赶上Tik Tok的步伐。再加上太多“暴富”的神话,太多所谓的“专家”,就更加迷茫了。他们一方面不知道从何下手,另一方面总觉得自己会是下一个“奇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Tik Tok的营销本质,并解释不同身份的球员如何进入Tik Tok。
Tik Tok生态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
很多朋友会把传统的营销思路或者淘宝、拼多多的营销思路搬到Tik Tok,这其实是不对的。
Tik Tok是一个内容平台,内容永远是核心。创作者和商家创造内容,用户消费内容,然后消费内容背后的商品。
基于此,让我们看看与Tik Tok相关的每一项产品、政策和活动。
Tik Tok推出各种内容扶持活动,加速一个垂直赛道的内容丰富度;
Tik Tok推出了数量庞大的引擎和数量庞大的鲁班,为的是让商家高效准确地输出商业内容;
Tik Tok推出星图,即满足商家对优质内容的渴望,嫁接KOL的影响力,实现口碑推广和转化;
Tik Tok推出橱窗和小店,满足创作者出售商品的诉求,实现电子商务的变现;
Tik Tok推出剪辑,是为了降低用户做视频的门槛,加速普通用户向“红人、达人”的转化;
Tik Tok推出了Blue V和Enterprise,以加速具有商业需求的“个人”进入企业的成长。
……
Tik Tok通过产品、活动、政策不断为生产“内容”三端赋能,一方面是为了内容生态闭环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不断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流”是最重要的环节。
流量是多少?
流量是用户对内容的浏览,在Tik Tok,很大程度上也是平台对内容的分发。
对于商家和创作者来说,流量最能直观的体现内容产生的价值,只有内容获得流量,才会产生后续的转化行为。
Tik Tok的内容分发部分由算法决定,部分由运营干预决定。
算法更多的是内容质量和用户兴趣,这是一个微观维度。运营上的介入更多是出于宏观的考虑,包括业务效率、平台方向、竞争合作等。
我们在思考如何在Tik Tok进行营销的时候,也要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平台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微观层面,需要关注内容创作的问题,即创作什么内容,如何创作,为谁创作,才能实现内容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上,以内容创作为既定前提,研究平台整体运营策略,考虑平台新政策、新产品发布背后的原因,从而抢占平台红利。
其次是认清自己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平台提供的工具,提高自己获取流量的效率。
“商人”在Tik Tok的营销现状
Tik Tok为商家账号定制了“企业号”的身份,并赋予企业号如POI、信用卡、CRM管理、定制回复等功能组件来指导改造。
但相应的,如果有功能加持,就会有流量限制。
大多数创作者都知道,Tik Tok上个人账户发布的内容是有“商业评级”的。Tik Tok限制个人账户发布过于“商业”的内容,以免过多的商业内容影响用户体验。但是,企业有免于商业评级的权利,因为Tik Tok认为企业发布的内容是商业内容。
Tik Tok将为商业内容设置单独的标签功能,并在内容分发过程中规范商业内容的曝光,以保证用户体验。但是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商业内容逐渐井喷,每个商业内容的流量越来越少。
2022年,Tik Tok的DAU是2亿。据社科院统计,截至2022年10月31日,活跃(90天内发布的视频)蓝V账号数量为1.29万。假设商业内容占自然流量的15%,那么12900个账号争夺这15%的份额。
2022年5月,Tik Tok DAU从2亿增长到4亿,但官方公布的企业号数量超过300W W,相比2022年,企业号数量增长了200多倍。先不说2022年崛起的直播内容瓜分了多少自然流量。假设商业内容的曝光率仍为15%,那么参赛账号数量是2022年的100多倍。
此外,标有商业特征的商业内容在竞争过程中也要遵守算法的推荐规则,即优质的商业内容会排名靠前,获得更多的流量。内容上的优胜劣汰,让商业内容越来越难获得自然流量。“硬”内容难以获得流量推荐,“软”内容难以获得用户转化。
Tik Tok也很清楚这些问题,除了不断引入职能,加强企业转型。2022年,风水直播也给企业带来了一针强心剂。
对于商家来说,直播可以大大缩短转化环节;对于Tik Tok来说,企业直播可以更好的保证商品质量,进而保证用户的电商消费体验。因此,6月,Tik Tok推出专属组件“小风车”(对应购物车,打通企业组件),并推出“企业直播月活动”,支持企业直播。3月初,Tik Tok推出了直播提要流广告。
到目前为止,与2022年相比,Tik Tok商家的营销路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商家更多的是通过内容种草,因为转化效率不高,更多的是寻求长期营销。如今,随着小店的兴起,直播的普及,功能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商家寻求短期营销,不同行业的打法也各不相同。
同时,通过整合其不同的资源,根据“质量”和“效率”两大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Tik Tok有意将业务分为中小企业和品牌两大类,导致了中小企业和品牌玩法的差异化。
Tik Tok中小企业营销建议:
线下服务业要重视短视频,消费品行业要发力直播。
中小企业传达的信息会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更旨在获得销售业绩。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Tik Tok的主要营销路径是通过企业号导转型发布内容。
如上图所示,Tik Tok提供的两大产品“小店”和“企业组件”承担了转换层。其中,“小店”可以为企业提供线上销售渠道,“企业号组件”可以实现企业线下消费引流、销售线索收集、客户服务等需求。回过头来看,转化的用户来自内容层,即短视频和直播。
用户可以通过购物车、链接、小风车等功能从内容层链接到转化层,其中“小风车”是Tik Tok近日专门针对企业非电商直播转化推出的,可以直接连接直播间的企业组件,引导用户在直播间进行团购、领取优惠券等操作,大大缩短了转化路径。
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要率先搭建转换层,完善小店和企业组件建设,将企业组件设置在企业(e.douyin.com)后台。对于线下服务行业来说,认领POI、设置优惠券尤为重要,是促进消费者店内消费的关键环节。对于电商中小企业来说,开小店,把商品上架也很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小店的转型路径较短,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店有评级政策,如果评级不达标,甚至会影响小店的GMV。
转换层建好之后,就是内容层的输入。短视频和直播都不能放弃。直播更接近转化,短视频获取流量的能力更强。然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两种形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
对于大多数线下服务商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到店呈现时的消费体验和场景感受。所以线下服务业应该以短视频为主。
很多企业进入Tik Tok最大的门槛就是视频内容。其实你不必害怕“内容创作”。不要被那些在Tik Tok经常被数百万人称赞的视频吓到。他们和你不在一个轨道上。据Kasi统计,以美食内容为例,拥有100W以上粉丝的蓝V账号不到80个。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记住一点即可,就是要把店铺的特色用“抖音的形式”表达出来。
Tik Tok的形式是什么?美好的“人”或“物”。
尽量不要只做商品和服务的展示内容,而是通过人或物来表达,不必绞尽脑汁去编造段落和情节。能让用户获得利益或者引发用户情绪的内容才是优秀的内容。
对于以销售消费品为主的中小企业来说,直播是重点目标。
直播没多少可说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里面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方法论如何通过“内容”和“投放”引流你的直播间。这里只强调两点。第一,要长期坚持下去;第二,不要急于求成。
比如下图是上海一家粽子店的蓝V账号,粉丝只有4.1W,商品是手工粽子。
点开作品列表,可以观察到自3月起,商家坚持了每周4更的视频输出节奏,视频内容就是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成品展示。
在端午节临近时,商家蹭上了抖音热点,单独开发了“网红粽子”,并于4月24日开启了店铺直播,5月初,将直播时长提升为12小时/天。整个直播过程非常朴实,中午11-13点,傍晚15-19点,直播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展示商品的真材实料。其余时间则是展示店里的日常生活。据卡思数据观察,该直播单日最高观看人数为12.8万,最高在线人数峰值为1058人。
我们再来看看效果如何?
点开橱窗,排名第一的粽子商品,单价25元,销量为3567,单品贡献销售额为89175元,整个店铺所有上架商品GMV约为14万元。且,此仅为抖音销售额,而通过抖音引流至线下进行消费的数据,我们无法计算。而可见成本仅为一台实时直播的手机,以及自3月起不到40条的视频。
综上所述,线下服务业要以短视频为主,通过短视频与用户建立联系,形成关系,吸引用户购物。直播是活动和推广的手段;
而对于广大消费品行业,则要重点发力直播,通过直播将抖音发展为一个线上销售渠道,但区别于淘宝等电商平台,在抖音,直播流量的来源更多来自于短视频内容。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预算,也可以通过官方购买一些流量作为补充。
巨量引擎和巨量鲁班都是效果广告,是商业流量购物的主要平台。
庞大引擎更适合为短视频内容购买流量,以增粉和曝光为主要投放对象;巨量鲁班更适合购买直播或商品的流量,以交易为主。
DOU+和星图是获取公共领域流量的主要渠道。
DOU+是为自己的内容购买公共域播放,但作为企业号购买DOU+的ROI低于个人号。所以边肖不建议企业号在DOU+上投入太多预算,DOU+的运营方法之前已经写过了。请参考本文《不要再浪费钱了,DOU+就应该这样投资!》。
星图就是邀请KOL为商家做视频或者直播,从而到达KOL的粉丝圈,达到圈粉或者转化的目的。目前星图的中腰账号变现效率很低,一方面是因为KOL报价混乱,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对KOL营销的不了解。6月底,Tik Tok正在对中腰KOL进行整改推广。未来应该会有红利期,中小企业可以尝试和KOL合作。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不要对Tik Tok寄予过高的希望,从而导致迷茫,一定要合理投入资源。
Tik Tok可以作为获客渠道的补充,但很难成为企业管理的支柱。
品牌的Tik Tok营销风格;
以品牌号为中心,利用好流量层和转化层的工具。
由于种种原因,品牌很难创造“Tik Tok范儿”的内容。随着企业数量的爆炸,品牌在“内容”的竞争中逐渐没落,基于内容的吸粉效率越来越低。
以手机品牌蓝V粉丝量为例,2022年10月31日,TOP1手机品牌小米的粉丝量是106.2万;
2022年3月,小米凭借超级挑战赛“战斗天使”,粉丝量达到210.9万;
2022年9月,小米粉丝量为224.9万,时隔半年,涨粉14万,但依旧领跑3C行业;
2022年3月,小米粉丝量240.0万,涨粉16万,跌落至第二名。
然而从2022年3月-2022年3月,小米共发布了10个话题/挑战赛,更新了约170条视频。
但Tik Tok不可能放弃品牌客户,于是2022年,Tik Tok通过聚合资源,为品牌推出了一系列功能,试图重新定义品牌在Tik Tok的玩法,意图将品牌与企业分离。
2022年5月,庞大引擎在一份全新的品牌营销总案中提出了“品牌号”的概念。对于品牌而言,“品牌号”不再是官方宣传内容的发布载体,而是Tik Tok乃至字节生态的“内容营销枢纽”。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看改版后的品牌号页面。
对比19年的企业号,改版后的品牌号最大的变化是品牌主页定制化TAB功能。
转发功能,是抖音7月份12.0.0版本中的新功能(也可能是测试功能),所有用户都有,替换掉了以前动态页,抖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用户基于内容的社交参与感,此处的改版对内容分发来说会或许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不多说,下篇文章我们再细聊。对于品牌而言,此功能更有利于与用户进行互动,品牌可以衍生出很多的“微博类”互动玩法。
提及功能,品牌可以通过此功能聚合合作KOL/明星为品牌发布的视频内容。小编曾经也在广告公司摸爬滚打过,很清楚对于大品牌来说,内容创作有多么的痛苦。不是大品牌没有创作能力,而是他们的决策流程太长,风险意识太强,每一条内容的背后都是无数的妥协。显然,抖音也很懂品牌们,提及功能可以将KOL创作的优质内容聚合在品牌号中,不仅丰富了整个账号的内容,还能通过KOL的背书,为品牌增添公信力,当然,也会进一步促进品牌们与抖音KOL的合作。
品牌功能,品牌功能更贴近转化端,相当于普通企业号“商品”功能的升级版。商品功能是通过货架的形式链接到小店,品牌功能则是通过banner的形式链接到小程序或出站到天猫。
除了“品牌号”的推出,抖音在2022年还进行了“搜索”功能的商业化,并为合作品牌定制关键词搜索页面,帮助品牌长期占位收拢忠实用户群体。
至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品牌号的营销路径,如图。
品牌号会把前台流量和后台应用连接成一个枢纽。流量层主要由搜索、KOL营销、硬播组成,应用转化层由小程序、链接、小店承担。
从曝光到转型,整个商业路径非常清晰。搜索功能和提及功能的推出,还可以促进品牌号沉淀粉丝,品牌号再也不用纠结于“商业”内容还是“娱乐”内容了。
此外,对于有短期活动需求的品牌,可以通过品牌号与平台合作,或举办挑战赛,或参与平台活动,或通过平台与明星/影视IP合作。对于有长期公关需求的品牌,可以通过品牌号与自己的矩阵账号进行链接,通过相互借鉴和转发形成互动。
注意我们在这里没有提到形式选择上短视频或者直播的问题。对于品牌号,不建议品牌进行24小时店播或者高频内容输出,应该由他们的矩阵号来做。品牌号的内容输出要结合品牌本身的营销节奏,比如大型营销节点的直播,品牌创意的输出。
因为“品牌号”是品牌在Tik Tok乃至字节生态的“心脏”,“心脏掌管全身的血液,由动脉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再由静脉送回心脏”。品牌号下面的矩阵号是身体各个部位。他们分工不同,各自的定位也更明确。对他们来说,承载正常的内容输出会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品牌号的作用是为各类矩阵号输送资源,帮助其快速成长,进而为品牌实现价值。
摘要
本文主要从商业的角度阐述卡斯数据所理解的“Tik Tok营销”。
在Tik Tok,内容永远是核心,Tik Tok的产品就是围绕内容生态而诞生的。我们在Tik Tok的营销行为也应该基于内容。然而,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Tik Tok有不同的玩法。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理性地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入Tik Tok。
Tik Tok的迭代速度太快了。短短半年,直播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很多朋友觉得Tik Tok的营销很薄弱。不知道今天建立的资源优势明天是否还能保持领先。事实上,这不仅是在Tik Tok,而是在整个互联网。相反,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赶上了早班车,才不会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