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视频怎么运营

9158APP 0

开头放个福利,免费的PR编辑课程包,就完事了。

现在让我们进入正题。

战略永远是宏观的,它能在大方向上给我们一些指导意见,也需要一些具体的落地思路。

当然,技术有其局限性,关于方法的讨论永远不可能全面。本文只梳理了个人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和顺便提及的内容。

另外:不能说谈艺术就一定是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方法。老实说,最近两年,我已经不太关注那些“一次性”、“短期”、“投机”、“灰黑”的方式方法了。

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没有效果,而是长此以往其实很累,总会在寻找这些东西的路上。还是希望在底层逻辑的前提下,研究一些有长远价值的方式方法。

所以,即使在技术层面,本文更多的是从原理逻辑的方向出发,深刻的理解比具体的方法更重要。

关于起始号码

明白;理解

在测试号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参与更改号码。如果之前的账号因为某种处罚被注销,我觉得还是要用新的手机号和手机。

Seo朋友都知道,老域名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价值在于历史,但是要特别注意,老域名在黑历史里是找不到的。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理论上这是一个新的数字,但是系统需要从很多层面降低风险,也就是排除有风险的账户。这是一个系统的策略。

工程师还应该考虑审计成本。把有不良历史的手机或手机号记录下来,区别对待,是合理的,这是变相提高作弊成本。

如果某人是骗子,被处罚后账号被注销卸载重新注册,五分钟后就成了“英雄”,那作弊成本太低了。

新号对系统来说是有风险的,但是有“前科”的新号风险很大。

但是对于一个没有违规记录,也没有违规意图的账号来说,根本不需要这些刻意的操作。

其实市面上很多短视频培训师或者短视频从业者有时候真的很“懒”:

官方这么明确的告诉你,没必要!

一个说一个,这真的是我写这篇文章去创客中心看东西时看到的官方解释视频,因为这种东西只需要从一个常识逻辑去考虑:

创作者在输出内容之前提高数字永远不会是官方的目的!

还有一点:新号建议先制作原创长视频作品,这其实是一个内容门槛。

你可能觉得黑客在各种黑科技中很厉害,但其实黑客高超的“社会工程”总是被忽略。我想表达什么?

系统并不总是像我们想的那样,用各种精密的算法去审核判断。其实很多算法并不高明,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的。

一个新号,如何与网赚工作室矩阵批量制作的营销号区分?很简单的逻辑:不可能所有营销号都做长视频,很容易营销号不做各种认证,不买增值服务,这些都是成本。

账户涉及的各种行为门槛越高,越有可能是正常账户,但越不可能是风险账户,所以推荐额度相对宽松。

先给系统展示一个相对优质的原创长视频,这是系统愿意看到的。高质量的原创长视频不仅可以提升平台内容的水平,还可以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间。

当它变成了V,我们想拍什么样的视频都可以,复制模仿也没问题,因为我们是V,我们有受众,用户对我们有期待,我们不在乎原创。好不好是主观的。用户喜欢你,露个脸也行。

其实我们以前也做seo。用户在搜索一个关键词的时候可能会期望看到新浪、腾讯、搜狐,但是不会期望一个小站,也不在乎它是否在排名里。

当是某个领域的大站,排名因素要考虑用户行为。是不是很多用户在搜索某些词的时候都会找这个站?如果有,这个站的排名要不要加权?

操作方向

1.确定内容受众,找到核心诉求。

2.每天稳定发布作品。

3.大概10-20个视频后,如果还是看不到可观的流量(比如10000个以上的赞),换个号再试。


关于推荐

其实推荐机制才是最重要但最不需要讲的内容,它的重点只有一个:播出率!


关于广播费率

明白;理解

播出完成率真的太重要了,但是播出完成率的“率”并不重要。误解它的人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故意拍个短视频,用户随便看几秒钟,播放率数据就会高。或者通过文案诱导用户看到结尾,但是用户很可能直接拉到结尾。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误的。首先,播出率的背后其实还有一种分段数据,类似的:90%的人播10%的进度,50%的人播20%的进度,以此类推。

这种计算方式的作弊成本极高。要让用户看下去,就要想办法迎合用户的口味。

其次,平台为什么关注完成率?

因为平台的本质是留住用户,播放率的本质应该是播放时长,而不是比例值!

数据分析的朋友都知道,单纯用比例来衡量指标而不考虑绝对值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往往会对因素进行“平滑”。

一个只有10秒的视频,虽然90%的人都能看,假设播放完成率为90%,还是不如一个总时长为6分钟的视频,但是用户在这里总会停留3分钟左右,虽然播放完成率数据不如前者。

从上面播放率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进度越晚,比例越少,但数值越高,因为绝对时长是客观存在的。

把用户留在这里3分钟是你的本事,虽然后半段可能是垃圾(其实往往不是)。

官方解释:

“看多久”,这句话才是关键!

我认为提高播出率的一般逻辑是:即时满足,这与Tik Tok的“延迟满足”正好相反。Tik Tok用户需要的是即时满足。

短视频对用户来说是消磨时间。如果看视频很痛苦,消磨时间的效果不明显。只有享受的时候,时间才会飞快流逝,痛苦中的时间总是很慢。

既然用户想通过看《Tik Tok》来消磨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刻满足他们,而不是等待视频中的最高点或者彩蛋,TA要频繁出现,及时满足体验。

现代人为什么浮躁,是因为看了太多推荐算法给出的内容。短视频这种内容表现形式,让很多人受不了前期的铺垫,想直接看到最精彩的点。

比如一首歌:是像早期MV那样的前奏,还是刷的时候最激烈的合唱?毫无疑问哪个更容易让人留下来。

关于视频的开头,这里是重点:

大家都很清楚视频开头的黄金3秒的重要性,也知道开头对于让用户停留在滑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可能更少的朋友能理解开头是什么意思?

像今日头条这样的自媒体,因为算法高度依赖点击率数据,导致标题党过多的存在,恰恰说明这是一个有效的套路。

而且平台不统一,因为用词很模糊,很难通过具体指标来判断,不是非零就是1的结果。

当然,平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对抗标题党。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点击率是多少。是列表中唯一决定用户是否会看你的指标。类比回想一下一个短视频的开头。

视频开头的那句话是否决定了用户的去留?虽然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见你的用户。

所以视频中第一句话的意义相对于视频本身就相当于列表文章中的标题!!!

短视频的标题不是下面的文案,而是视频开头的第一句话,这才是视频开头的真正意义。这句话奠定了整个视频的基调,决定了用户是否会选择观看。

有意思的是,今日头条会限制标题党的策略,但不会也不会限制视频开头标题党的行为。

因为这表面上不是一个称号,实际上它的功能相当于称号,所以那些常用的套路都可以用,不用担心被罚。

操作方向

1.在目标区域挖掘一批优质客户。

2:看账户初始数据突然跑高的视频。

3.只有找别人的技巧来提高视频内容中的播放时间。

开头用的画面、台词、音效、字幕决定是否留下,后面的台词表达、镜头切换决定是否继续。

说一些开场“标题”的方法:

1.从媒体(百度太多)的标题党套路中收集传统文章,结合一些夸张的行为适当运用。

2.除了标题党套路,也是直接描述用户诉求的方式。下拉单词可以帮助你:

通过下拉词挖掘一些常见的需求或者痛点(可以看看搜索到的视频资料好不好),针对这些搜索词做相应的作品,在开头直接喊出这个搜索词。

这样就可以打击到有这种搜索需求的用户。毕竟一个视频出现,第一句话就是你搜索过的问题。留下来的概率会不会大大增加?

同时也有一定几率命中搜索:

关于粉色,喜欢,评论,转发,下载


明白;理解

这是用来进一步证明完成率是最重要的其他指标。

我们应该很少看到一个视频有很多赞(也就是播放量很大),几乎没有评论,特别的机会很少。

所以很容易理解,如果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把作品推荐给合适的人,有正常的游戏时间,自然会有相应比例的这些行为数据。

或许,像“麻辣德子”那样,在视频结尾找人帮忙会有一些增益效果,但也是一件不需要成本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在数据量很小的情况下,计算粉丝好评率、好评度等所谓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对简单的抽样统计感兴趣,你会发现一些几十万赞或者几百万赞的视频之间的好评度没有规律可言。

或许我们会在市场上看到很多这样的论调:点赞、评论、转发这些数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荐量。

对于头条系统算法的调性,我还是有些小经验的。我的看法是影响非常有限。抛开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基本的逻辑推翻上面的论点:

所有自媒体从业者都明白,喜欢/浏览量的比例在所有平台上总是很小的,往往是个位数的百分比。

为什么?因为愿意发表意见的人总是比默默旁观的人少,而且少之又少!

数据模型往往是:1000人观看,100人喜欢,10人评论,1人分享。

之所以流量总是符合漏斗模型,是因为每增加一个动作都会导致流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运营者在策划线上活动计划时总是尽量避免增加链接,因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必然会导致一定比例的流量流失。

那么问题来了:平台这么依赖用户行为数据,怎么会依赖少数人会有的行为呢?它应该依赖于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数据是客观的。

总有那么几个人能给出好评评论(数据反馈)。有哪些数据指标可以衡量和计算绝大多数人?在算法层面:

用户可以在今日头条选择点击哪个页面,最核心的数据指标应该是点击率。用户在Tik Tok不能选择看哪个页面,但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看,最核心的数据指标应该是播放时长。

当系统向一个人推荐视频时,不可能指望他会称赞或评论。他很可能什么都不做,但是上场时间这个指标肯定是有的。

能衡量大部分人的行为,给系统足够的数据去学习和判断的指标,才是最重要的指标。

操作方向

综上所述,我在这方面的建议是:前期不要关注,等放号成功,流量稳定持续的时候再考虑优化这些指标。这个时候有足够的数据,做出的调整会得到明显的反馈,具有指导价值。

同时:要优化这些指标,我认为要明确“核心因素”,即与目标指标有必然联系的因素。

什么最能影响消肿?视频片尾,个人介绍,视频集锦封面等。,这些都是最核心的因素,结尾怎么处理,引言怎么解释,封面是统一还是混乱还是视频的一个重要画面(帧)。

找出所有能影响用户点击追随行为的核心因素(一定要找到尽可能多的,甚至是一个头像,这是用户第一眼看到我们的视频时,会影响用户点击你主页意愿的可能因素之一)。

然后我开始看着我的同龄人,把他们的行为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相应的位置。

然后我有自己的优化思路,在数据充分的前提下,稍加改动就能看到清晰的反馈,我们就有了明确的调整方向。

其他数据指标也应该遵循这个逻辑。


关于标签

明白;理解

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为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有的表现很好,有的表现很差?标签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常见的标注建议有:个人简介、视频文案、添加话题、视频字幕、刷目标视频,有的还会提到语音内容识别。

此外,请访问PC端creator center,重点添加:

或者添加到dou+- message订阅:

不用说,刷目标视频是毫无意义的行为。

这些方法有用吗?对,对制度有借鉴意义,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说服力,因为我们主动说了几句。

低成本的操作手段往往价值不大!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当你说你是一个又漂亮又帅的家伙时,那只是你说的。你说我会听,我可能不信,因为这是主观的。

什么情况下系统会相信你真的很美很帅?答案是:“权威用户”投票!

我们先了解一下,头条算法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签:内容消费者标签(用户标签)和内容创作者标签(内容标签)。

我们现在优化的对象应该是内容创作者标签,但是对于内容消费者标签,其实是很好玩的。

用户刷Tik Tok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一个坑系统。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用户不会说谎。根据已经标注了正确“内容标签”的内容,很容易计算出“用户标签”。

当一个用户被正确标签后,TA就是这个标签中的“权威用户”!

想象一下,系统不断向某个用户推送一批已经被正确标注为“美女”的视频,发现TA经常关注赞、评论、分享、下载,可见在“美女”方面,TA是个严重的老司机。

后面出现的视频,“我说我是美女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美女”,如果这个用户也为之疯狂,说明这个视频很可能真的是美女。

如果像这个人一样的另一批用户也有和这个视频类似的行为,那么这个视频基本上毫无疑问是一个“美女”。这时候给它贴上“美”的标签就很有说服力了,因为:

你见过的都是好的!

换句话说,系统主要是通过用户投票的方式给我们的内容贴标签,而不是简单的看我们在视频中的信息。

标签应该有两个作用:属于什么,是否优质,比如属于美女和喜欢美女的人喜欢!

因此,内容标注需要积累足够的用户反馈数据,供系统学习和计算,但这会造成一个普遍现象:

大部分内容在数据表现上一般,系统不会给更多播放
没有更多播放就不能累积足够的用户行为数据
没有足够的用户行为数据就迟迟打不上正确且权威的标签
没有标签系统就不能推荐给更合适的人
内容对不上合适的人表现数据又会更差

陷入一个循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拍了几十个个位数的视频,依然没有变化。

理解了其中的逻辑,我们来捋一下可以尝试的方法:

1.拼命发视频

执行力是用来掩盖战术上的不足,但是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太大,而且会极大的影响信心,工作质量也越来越差。

2.用绝对高质量的视频打破圈子

也许我们会在一两个视频里看到一些新号会爆炸,然后我们会疑惑:新号没有贴好标签,怎么会那么容易入手呢?

我的猜测是,这样的内容一般都是“优质但受欢迎”的内容。首先是真的优质,其次是大众化,大多数正常人都会感兴趣,比如搞笑或者跟人性有关的东西。

然而,这种视频的创作难度是普通业余爱好者所无法企及的。

3.豆+

说真的,我觉得这是最“经济”的方案!

有些朋友听到花钱会皱眉头,可能会抱怨我花钱还需要看这些。其实花钱是有办法的。在现在流行的互联网行业,花对钱是一门技术。

这里我想谈谈所谓的“经济”:

没有资本支持,团队合作,太多的资源设备人力,如果有一个从0到1快速见效的方法,那么我觉得是非常经济的。

我们应该能算一笔账,如果我们自己摸索的话:

拿到数量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绞尽脑汁拍多少作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做一个标签?投入了这么多时间精力,最后发现没用或者方向错了怎么办?

同时也要认识到,当我愿意花100元投资Dou+的时候,我可能会超过1%的竞争对手,但当我愿意花1000元投资Dou+的时候,我可能会超过80%的竞争对手,因为投入成本越高,竞争对手就越会成倍减少。

就像我们以前做seo或者sem一样,这种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超越很多同行。毕竟,愿意花时间研究代码的人总是相对较少,而愿意花钱研究数据和资源的人就更少了。

要记住,很多打算“剥削平台流量”的人,根本不舍得花一点钱,而是对各种所谓的“免费热门技能”情有独钟。

这没有错。总有“更便宜”的解决方案是人之常情,但没有门槛的方法价值更小,更多的是随大流。


一个小讨论:第二把火?

让我来猜测一下这种现象背后可能的逻辑:

第一次发的时候,系统对这个视频的标签很模糊。我发了一次后,得到了一些明确的用户反馈,但不多。

第二次,系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行为数据,比如有正确的标签,放入更精准的流量池,在作品质量好的情况下得到好的数据效果,这是完全合理的。

操作方向

结合以上编号方式,给相对优质的作品一个合适的Dou+。

其实我并不觉得Dou+辅助快速标注的成本太高,随时可以停。

分批次、分类型、分策略的投放一批作品,在作品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看到效果,要花的钱可能是几百,也可能是几千(我觉得)。

对于将来能在Tik Tok带来的收入,不应该认为是投资。与其报班,不如把钱投在实际效益上。

如果没有看到好的反馈,尽早调整内容方向,省时省力!


关于搜索


明白;理解

我觉得媒体的重点应该是推荐流量而不是搜索流量。确实搜索流量也很大,但是有很多因素让这个很鸡肋。

好的搜索排名是基于作品的表现数据,但如果这些数据好,就说明推荐量很好,搜索流量就成了锦上添花。

另一方面,推荐量不好,作品的数据表现很差,很大概率在搜索中得不到任何流量。搜索量大的关键词往往是几十万赞、上百万赞的视频,那些批量生产的视频肯定不是对手。

至于海量的点击长尾流量:我们能有多少号,能量产发布多少视频去点击这些单次流量低的长尾词?人力物力成本不小。

没有好的变现方式,很容易砸手!

关于搜索,我有一个建议:

操作方向

1.使用下拉单词查找单词(词根是我们的目标区域)

下拉词既热又及时。

2.搜索目标词比较结果

单词搜索下去会有很多结果。我们主要看相关性强的视频是否多,这些视频的点赞量(换算成大概播放量)大不大。如果相关性少,单个视频数据好,就有机会。

3.发布类似视频

这不是搜索流量,还是推荐流量。既然这样的视频不多,单个视频的数据也挺好,说明有受众,竞争度低。

还记得我们上一篇文章讨论的:短视频不是真正的原创,Tik Tok也不拒绝雷同,只要不完全一样。

是拍同款还是伪原创还是调整视频参数,就看你的手段了。我看到过“已经显示好数据的视频再发其他号码也会显示好数据”的现象,有的甚至是一样的,只是字幕有点不同。

PS:关于搜索,Tik Tok这两天推出了网页版。昨天在群里说了一下。每个人都在热烈讨论网页版。看了一些基础资料,发现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比如Tik Tok网页版的主页面不屏蔽百度的搜索引擎,网页版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应该研究一下我过去的文章,应该会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小问题


官方文件和信函

在我看来,应该只考虑“走神”和“应景”,不考虑什么关键词之类的。目前在Tik Tok,应该还没有大到主要靠搜索流量的规模。或许很多第三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非常热门的文案,但是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最好挖一批同领域的kol,看完他们所有的文案,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写。如果你懒,就直接抄他们。

这件事不能随便,但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重要和有效。

1.限流

这是官网的解释:

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有什么问题,平台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要么处罚,要么直接封禁,平台不愿意让创作者去猜测他们犯了什么错误。

让创作者自己猜,猜不到就“哭,闹,上吊”,平台还要安排人“哄”。何必呢?大家规规矩矩最好,平台最好连客服都不请。

推荐量下降,无非是因为最近作品的质量问题。这些历史数据让系统不愿意给出更多的推荐,说是为了限制你的流量。其实准确的说是给了别人流量,账号没有策略惩罚限制。

调整作品,用更好的数据表现吸引更多的推荐,才是唯一的办法。

Ps:很多Tik Tok UP主也会在简介里提到“不要连续赞,不然会被黑”,因为连续赞会限制流量。

其实怎么可能呢?那么陷害别人的成本就太低了。7 * 24小时一个一个去找竞争对手...

思考几个同质的问题:为什么百度解决不了快排,为什么淘宝解决不了刷榜,为什么其他很多自媒体平台解决不了各种刷赞?

或多或少是因为:如果某些惩罚规则过于明确或过于刚性,可能会带来恶意竞争,这是平台应该避免的。

刷粉

不要做这些事情,对推荐量没有帮助,虽然不会被处罚,但是很容易识别出异常数据。

那些帮你关注赞的小号和推荐池的用户无关,也影响不了推荐量。而且根据账号行为,很容易推断出一系列异常账号,包括被刷的和被刷的(就像我之前那篇清理关键词的文章里的原理差不多,通过一些连接)。

摩擦热点

强烈推荐,但是没什么技术含量,一看就能蹭,但是极其依赖敏捷和执行力。它比别人更早的知道热点,比别人更快的输出相应的内容吃肉,剩下的汤喝不完。

4.工具

我觉得常规操作就够了。PR对大多数人都不友好,除非是视觉或者特效视频。目前短视频创作中涉及到的90%的剪辑操作基本都在场景切换、背景音乐、裁剪、字幕的范围内。

第三方数据工具是在短视频有了基本稳定的收入后选择性购买的。那些数据是锦上添花,有帮助,但不是核心竞争力。


结语


其实零零碎碎的也不少,只是我觉得太琐碎了。一般问题是关键,其他都是锦上添花。党的教育是深刻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百分之八十的问题。

对于短视频和Tik Tok,从战略的角度,我认为人性应该是主要矛盾。从战术层面,我觉得播出完成率(播出时长)应该是主要矛盾。

最后,一定要多看官方教程、建议、解释等信息,比如我看到的有意思的地方:


你能想象吗,Tik Tok的官员甚至会建议你去百度收集更多的用户需求,甚至会告诉你使用爬虫软件来分析评论的受欢迎程度。

这些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涉及。其实研究底层逻辑的方法和手段是通用的。但是,我们来看看本教程的注释:


多学一点就能超过很多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