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iPhone 4发布时,苹果就首次提出了Retina显示屏的概念,称“Retina显示屏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人眼无法辨别的精度”。
我们知道,显示屏的效果是由分辨率决定的,而分辨率又取决于显示屏的像素数量和屏幕面积。
因此,更重要的参数实际上是单位面积的像素数。像素越密,清晰度越好。我们衡量屏幕每英寸的像素数称为“屏幕像素密度”,这往往就是ppi,绝对值越大,显示屏幕的细节越丰富。
Retina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显示屏幕材料,而是一种显示标准,它将更多的像素压缩到屏幕中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并通过增加屏幕的像素密度来改善画面的细节。
屏幕像素密度只是理论硬件支持的像素密度,具体的显示效果还需要由逻辑像素密度(软件像素密度)来确定。同一个屏幕同时显示两张不同分辨率的照片,显示效果更多取决于图片本身的清晰度。下图列出了从iPhone 3GS到iPhone所有iPhone对于Android设备的逻辑分辨率。
另外,iOS和Android设备系统的UI设计风格有很大不同,包括但不限于配色、应用外观设计、过渡动画渲染等,并且有各自的产品逻辑。
其中,过渡动画渲染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滑动iPhone和Android菜单页面时,iPhone的过渡动画更像是水流随着指尖流动,而Android设备则更像是快速滑动。但没有明显的动画效果,过于强调速度,缺乏自然美感。事实上,两者的响应时间并没有太大区别。在某些情况下,Android设备的页面切换时间甚至更短,但iPhone显然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流畅、更自然的感觉,正是因为iOS完美的动画效果。
对于OLED屏幕来说,由于采用了自发光技术,当屏幕被唤醒时,它会从像素阵列的第一行开始逐行点亮,直到最后一行,完成一次屏幕刷新。屏幕每秒刷新的次数就是“刷新率”。
iPhone XS系列采用了“触摸采样率”技术。与60Hz的固定采样率相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换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iPhone的屏幕采样率更高,流畅度也更好。操作会更加“跟进”。
iPhone屏幕给人更加舒适、流畅的观感,不仅是因为硬件的优秀,系统软件的优化也是更重要的一环。随着很多技术逐渐达到瓶颈,不同厂商手机之间的硬件差距也逐渐缩小。手机越来越成为软件系统服务的载体。良好的iOS生态环境是众多用户支持iPhone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