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全面回忆

9158APP 508 0

  1997年,香港回归纪年。

  当时的大陆歌星们共同演绎了一首激昂澎湃的主题歌《公元1997》。要评价歌好不好听,可以参考“夏洛特烦恼”这部爆米花影片。在电影里,那首歌的旋律一发动,我便觉得回忆的好戏要开场了。

  1997年,人工智能界的一件大事,IBM的深蓝痛快的一举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那时候我正在珠海设计国产知识产权的“妇产科工作站”。作为科技爱好者,我觉得IBM挺牛逼的,因为国际象棋一个回合的选择可能性大约有70亿到80亿种,而人类的顶尖者一般只能预测7到8个回合。这就意味着,二进制计算机的数学运算,起码要在设定的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500亿到600亿次,才有可能比人类的大脑更加优秀。

  深蓝封神国际象棋,而它的先祖,来自加拿大的计算机奇努克,3年前为它打了头阵,那年奇努克终于击败了人类国际跳棋卫冕冠军马里恩,这个“终于”代表着从92年开始发起的这一挑战的终结。跳棋有5万亿亿个可供选择的落子位置,它的复杂度甚至超过国际象棋。94年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跳棋竞赛,仍然是有胜有负的。而人类再也无法战胜机器跳棋选手,却是直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前一年才最终盖棺定论。

  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国际跳棋软件,它们都使用了属于人工智能的动态分析与重新规划算法。算法的原始雏形出现于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1961年),当时是为了推动计算机辅助研究人员解微积分方程。微积分的实质是寻找一定范围内的最优解,因此,算法的工作原理不是探索所有可能的解,而是答案符合设定的精度要求即可。这种朴素的精度思维(精度也可以转换为今天人工智能的匹配概率),恰恰是动态分析与重新规划算法的精髓。

  有了这种算法加持,1968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象棋计算机程序,便可以拿到世界象棋锦标赛C类评级。国际象棋大致有17个能力级别,C类相当于从大师往下,第5个能力等级。年青的机器人初出茅庐,却足以可敬可畏。

  92年发起的跳棋人机世界大战,代表着动态分析与重新规划算法的成熟。成熟的重大依据是刚过去的海湾战争,战争资源的动态配置,包括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精确发射与打击,算法功不可没。美国国防部甚至认为,从61年开始到91年,30年间对人工智能的所有投资,通过海湾战争,已经全部收回。

  这种算法,97年我在设计“妇产科工作站”的软件中,已经多有使用。谷歌甚至利用优化后的算法,结合路径框架,到2015年中,让无人驾驶的汽车车队,累积行驶距离超过150万公里。这么漫长的无人驾驶结合人工智能的可靠性测试,期间仅发生了14起非汽车本身造成的轻微事故。

  武装着路径框架结合路径重新规划与动态分析的无人驾驶汽车,早在谷歌一路风光的36年前,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便成功的围绕着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开满鲜花的错综复杂的森林道路上,慢悠悠的走了一圈。这辆被称之为Stanford Cart的四轮车,是计算机自主导航的最早期实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它便通过四个自行车轮胎,依靠汽车的电池供电,在实验室里蹒跚学步。记忆中一本有趣的科普历史书籍写道:张贴在通往实验室道路上的“小心机器人车”标志,曾多次被人偷走。

  7年后的1986年,那会我刚上中学。来自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的无人驾驶车队,即可以摆脱慢悠悠的老爷车节奏,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在空旷的大马路上自由行驶。

  而在奇努克首次战胜国际跳棋冠军的同一年,同一批无人驾驶车队,把车从慕尼黑开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它们其中的两辆,甚至在繁华的巴黎街头先后连续行驶超过了上千公里。

  那一年,我不过是一个热烈着学习计算机的、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脑袋里的最优解大概只有两个:是来年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等到香港回归再踏上社会。

标签: 人工智能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