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主规定和责任具体是什么?到底情况是如何?
一时间,大家谈起微信群主,都觉得很危险,因为很多人表示,如果群里有人不守规矩,群主也会受到牵连,需要负责,所以小小编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详细说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
9月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实施。其中,第九条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群谁负责”、“群聊九原则”在各社交平台广泛流传。
第九条规定:互联网群组创建者、管理人(以下统称群组主)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平台公约的规定,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社区。以及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互联网群组成员参与群组信息交流,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为群组创建者和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群组管理功能权限。
那么,《管理规定》中提到的“组长责任”到底有哪些责任呢?组长应该如何管理互联网组?什么情况下群主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小编分别采访了这些问题。中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中国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晓军。
“群主对群员的言行负责”纯属误解: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回答小编关于《条例》的提问时提到,《条例》所称互联网团体,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方式建立的团体。团体在线交流的平台。信息网络空间,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互联网群组。 《条例》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所谓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用户,包括群组创建者、管理者和成员。
来自北京的张女士是一位网络活跃人士。她在微信、QQ、微博上建立了多个群。她告诉小编,群体太多,管理风险太大。她觉得,10月8日《管理规定》实施后,随时可能“进来”,所以要做好退出或解散一些团体的准备。据小编调查,与张女士抱有同样想法的群主还有不少。
对于这种退群的想法,王卫国告诉小编,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网友对《管理规定》的误解。有人将“群主谁负责”、“群主谁负责”解读为“群员一旦违法,群主将承担法律责任”。这实际上是对《管理规定》的误解。
王卫国认为,这一规定主要是要求群主对群内发布的信息承担必要的管理责任。 “群主应对群内上传的信息进行监督,防止任何人利用你管理的网络群散布危害国家安全、诽谤他人、危害公共秩序的言论,或者从事传销等非法活动。”群主的管理责任与违法者的管理责任不同。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群主的管理职责既包括为群成员服务的义务,也包括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一般来说,如果违反后一项义务,例如没有及时清除群成员的违法信息,管理部门可能会要求整改,或者因整改不力而暂停群服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群主因故意或过失而在群内发布违法信息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才会被追究责任。
杨晓军也认为,管理责任并不是上述部分网友理解的“让群主也对群成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承担责任”。在互联网群组中,不仅有群主负责,还有四个主要主体的参与:群主、参与者(发言人)、网络平台提供者、相关主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联网及其群体的发展和进步。同样,四个主体也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所谓“谁创建群谁负责”,是指谁创建群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也不是责任主体转嫁责任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