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的藏玩可分别从“稀”、“精”、“全”上着眼。
所谓稀,是指传世和出土极为稀少的铜镜种类。除战国和战国以前不同 类型的铜镜,汉代和汉代以后也有纹饰图案较少见的铜镜。凡这类铜镜都是 收藏者渴望得到的珍品,自然出价也高。比如,汉镜与战国镜相比,战国镜 比汉镜稀见,汉镜中除极为特殊的品类,其收藏价值一般都不如战国镜。
再 比如,在收藏者看来,汉镜一般是品位很高的藏品,所以很多人热衷于搜罗 汉镜。可是,汉镜也有稀见和常见之分。昭明镜、日光镜和规矩镜都是汉镜, 但因流传在人们手中的太多了,因而也就不那么值钱了;而变形四叶纹镜和 以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的神兽镜、画像镜因比较少见,比起前者来,便显 得贵重得多。
还有这种情况:同一类型的镜子,纹饰大略相同,但有的或纹 饰复杂一些,或稍稍有所变化,这种铜镜也值得珍视。
所谓精,是指制作精美、纹饰美观、品相甚佳的铜镜。譬如唐镜,因处 在大唐时代,一般制作较精,但精中之精之品往往是不可多得的。“精中之 精”是说唐镜中纹饰最美、制作最为精良的品类。
其中不仅包括那些工艺考
究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也包括风乌透腿镜、双鸾衔绶镜等。这些铜镜均 代表了唐代铸镜的最高水平。如果纹饰清晰,镜面光洁闪亮,又没有破损, 那就是唐镜中的上品了。宋、金、元时代本来是铸镜工艺江河日下的时期, 但这几个朝代也有代表其工艺特色的铜镜上品。
像宋朝的人物故事镜、金朝 的双鱼镜都是很有特色的,如果品相好,又很完整,也是颇有收藏价值的。 除了看纹饰,还要看镜背的铭文,特别是汉镜和唐镜,配以图案的文字越多, 越为收藏者所喜爱。因此,从总体上看,战国、汉朝和唐朝的铜镜价值较高: 从每一面铜镜的自身特点来衡量,同一时代的东西,价值也各不相同,对此 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看待。
所谓全,是指铜镜的藏品不要单一,要力求丰富多样。在有眼光的收藏者 看来,汉、唐的铜镜精品固然宝贵,但汉、唐的镜鉴毕竟是断代之物,要全面 浏览中国铜镜的发展脉络和各代不同的风格,还要广泛收罗汉、唐之外不同种 类的铜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多而全上下功夫。
汉镜、唐镜有不同 的品类,其他朝代的铜镜也有不同的品类。如宋镜不仅图案题材广,而且亚字 形、带柄形镜增多;明镜虽没有更多的创新,但有杂宝镜、云龙镜等代表这一 时代的铜镜品类。这类铜镜留传于世的为数不少,却往往被人忽略,有时竟混 在废铜之中,售价也很低廉。
收藏者应设法把它们收集到手,以充一品。笔者 十分喜爱铜镜,尤喜汉镜、唐镜。然而在收藏汉唐铜镜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 收集宋、明各代不同纹饰的铜镜。现在我既有汉代的四乳七曜镜、四乳四虺镜, 唐代的海兽葡萄镜、雀绕花枝镜等,也保存着宋代不同样式的缠枝花草镜、带 柄的龟鹤齐寿镜,明代的状元及第镜、为善最乐镜、送子镜。
金镜中既有代表 其时代特点的双鱼镜,也保存着这个朝代并非招人注目的“长命富贵”铭文镜。 此外,还有几面清代的铜镜。这样一来,我的铜镜收藏品类自然就丰富起来, 并且从中也看到我国铜镜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变化。
古镜中除了铜质的,还有铁质的、铅质的,另外还有石镜,皆称镜中异 品,也应在收藏之列。
铁镜非以照形,制作中之所以改铜而用铁,大多用于 殉葬,有时上面还贴有金片,皆临时饰观,浸剔即脱。笔者收藏一面铁镜, 上有斑斑红锈,红锈之中偶有金光闪亮,大概也是殉葬之物。铅镜也作为明 器,镜面与铁镜一样,也有五色花纹。作为镜中一品,藏者不可弃之不问。
至于石镜,《拾遗记》、《浔阳记》、《述异记》中偶或谈及,现已极为少见。
标签: 古镜记攻略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