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行空]人神共助——“合一堂”

9158APP 435 0

  在牯牛降脚下的历溪村村中央,耸立着一座古代建筑“五凤楼”,又称“合一堂”,是村中王姓宗祠。整座建筑按照皇宫圣济殿的样式建造,气势恢宏,别具一格。大殿由120根柱子托起,分为三进两天井,祠内的梁撑,元宝柱础,莲花柱础木雕,石柱础,天井青石的栏饰,大力士金刚的石雕等,无一不显示出徽派建筑的精雕细琢风格。站在楼前的院中看去,可见飞檐翘角的仪门威严工整,屋顶四角上翘,饰有鱼鳞图案,呈鱼尾状,由四条脊背相连,宛如一只老凤携带四只雏风鸣翔九天,故而称它“五风楼”。楼前仪门原有五道,现开三道,边上两道被砖彻的墙封住,仪门正中的大门两侧,安放着一对高1。2米、宽0。8米、厚0.2米的汉白玉石鼓,这两座石鼓及其基座都是用完整的汉白玉雕琢而成,正反两面均为吉祥物,高孚雕图案,分别为“龙狮戏球”、“独角神兽”、“天马行走”、“鳌龙倒海”、“学鹿银羚”、“断金草”等等。正厅两侧的两个仪门青石质下马石上分别雕刻有琴棋书画、青狮、白象等,非常精美。仪门上有“圣旨”、“孝行可风”扁额两块,门前方柱上有縁纸对联“历峰千古秀,溪水永长流”一幅,大门对联为“紫电青霜五凤楼前光世德,金枝玉叶三槐阶下长新梯”,祠中正厅为“合一堂”扁额,两边对联是“合族内长幼尊卑尽忠尽孝,一堂中高曾祖考丕显丕承”,后厅正中应为祖宗客貌相,对联是“菽水奉先人序昭序穆,升香思孝敬率祖率亲”,中厅。后厅空柱上的对联分别是“历姓合周家峨岭鐘灵鸡峰毓秀,溪水一舜水狮头挽浪象鼻波澜”,“舜水发祥源紫標黄榜后先继美,历峰啟秀看玉堂金马次第联芳”。

  在正厅的左侧靠墙壁,立有一块石碑,碑刻说的是清朝道光二十五年,祁门张县令下给历溪王姓族长的一道公函,责令其对族内私收私扯地租的恶少严加管束,否则予以提究等内容。

  说起“合一堂”,村人露出一脸的骄傲。原来在明朝时,村中出了一位御医,名叫王琠,据说他有一年清明节在十三户金钗形墓地上祖坟时,手上的金戒指不小心被一种野草崩断,于是他便小心地将此草摘回家中细加研究,从而掌握了断金的本领,无巧不成书的是此时京中出了一件怪事,当朝的皇太子在出生时,日夜啼哭不停,有一云游和尚告诉嘉靖皇帝可与太子戴一金项圈,但到十岁时必须取下,皇帝由于替子治病心切,忘记问和尚到时怎么样将项圈取下来便让和尚离开了,结果太子人越长越大,将近十岁时,项圈箍紧脖子,使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将太子的项圈取下来,不得已,只好张贴皇榜,浩令全国。此时,王琠正在外行医,见到皇榜,径自揭下,军士于是随从他回家略作收拾,直奔京城,求见圣上,皇帝明其来意,自然是快速地引见太子,王琠让所有人都退场,然后拿出断金小草,利用自己的技术,立时让太子脖子上的金项圈断为三截,太子的疼痛解除了,皇帝龙颜大悦,于是大摆宴席款待王琠,皇帝许诺王琠高官任做,骏马任骑,金钱随用,心想王琠一定会留在京城做官,岂料王琠乃一孝子,他以父母在不远游为借口,谢绝了皇上的好意,决心以卧冰求锂二十四孝之一的祖先王祥为榜样,请求依圣济金銮殿的图样在家乡建一座祠堂以纪念王祥,皇上没有多想便爽快地答应了,并封王琠为太医院官直圣济殿事加登士郎,亲笔题扁额“圣旨”“孝行可风”两块,赠送汉白玉石鼓一对及所需银两,让王琠回家动工造楼,不幸的是在过江时,恰遇风浪,只好将四分之一的构件扔落江中,只带回了一副玉石鼓及一小块基座,不久经王琠的努力,一座金碧辉煌的五凤楼圣济殿便耸立在了历溪村中。

  因“五凤楼”依圣济殿的样式建造,仪门五道,犯了民间建筑直逼皇宫九五之尊的大忌,于是有一权奸进京奏本,说历溪王琠欲谋造反,皇帝乃耳朵皮软之人,听后大怒“那还了得”,当即派了一支兵马抄斩历溪,传说那支兵来到历溪村口的舜溪桥头才天亮不久,在迷雾中,不知是沿舜溪河北上还是要过桥往西,此时只见有位少妇身穿白衣白裙,手拿一盆衣裳自西往东过桥而来,有一士卒便向前问道“请问历溪在什么地方?”少妇将手往北一指:“沿河上去,不远了”,听说不远了,兵士们便来了劲,径直沿着舜溪河东岸往北而行;此时河西岸的历溪村完全笼罩在一片雾气当中,官兵们什么也看不清,待他们走到龙宫岭脚下时,碰见一位白胡须老人扛着一根刚连根拔起的盆粗大树横放在路上歇气,他正弯腰用一根母指粗的檵木扭草鞋仔,因路被档住,走在前面的士卒不得不问道:老公公,你好大的力气哟,请问历溪村在什么地方?只见老人家装做耳背的样子直起腰来回答,“什么?我好大的力气?不行啦,我老了,我历溪村里的那些儿子,孙子们,那力气才真的是大呢?”,士兵们听后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老人家回身一指,你们看历溪就在那里。因时辰已过中午,雾气散去,不远处山脉田畴之间巍巍的历溪村便清晰地展现在官兵们的面前,为首的钦差于是和士兵头目商量,现在是回头去抄斩历溪,还是找个借口回去复命,抄吧,午时三刻已过,且历溪人力大无比,打不赢士兵性命难保,不抄又难以复命,正在两难之际,忽然不见了白胡须老人,众人不免暗自吃惊,历溪定有神仙保佑,不好惹,还是保命要紧,于是这支无法完成使命的官兵便神色暗然地翻过龙宫岭独自退去。后来历溪人知道后都说是观音扯雾罩历溪,关帝现身吓退官兵救历溪,于是在舜溪桥头建观音阁,在龙宫岭脚建关帝庙,供奉两位菩萨,终年香火不断,以谢救村之恩。

  据说“五凤楼”建成后的不几年就被天火烧毁了,由于历溪村偏居深山,虽然出了不少读书做官之人,但整体经济还是不富裕,要想修复“五凤楼”谈何容易,王姓族老便想是不是求助一下当时在外做官的历溪人;于是派了族中一位后生带上自己的恳求信,前往当时的武康县向县令王玠求助,不料,王玠当众明白族人后生的来意后,即刻将其逮捕下狱,县中众吏及百姓都说县令做得太过分了,族人要钱,你不给就是不至于要治罪。过了几天议论平息后,王玠叫来两位心腹,写上 吩咐他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然后押解族人后生回历溪,只可怜这位后生带着特大号的手铐、脚镣、铁链,满腹冤屈,一路行来,好在受到两位差官的照顾,一天能走多少路就走多少路,除了刑具沉重之外,也没算是吃了多大的苦,经过一个多月的翻山越岭、过关跋涉,终于到达历溪,当两位差官将后生交给族长时,族长的心不免沉了一下,我派出的后生是在村中挑选出来身强体壮的一位,不想回来时却被沉重的刑具折磨得如此消瘦,差官见族长发愣,也不好说些什么,只将县令的信交与族长便匆匆告辞了。族长退去众人,看过密信后是喜上眉梢,原来后生带回的这副特大号刑具是用黄金铸就,只是外表上了火漆,当时山高林密,路途遥远,时有强盗出没,王玠是用计秘密地将重建“五凤楼”所需的资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全的送到了历溪,不久“五凤楼”就重新建起来了,不过比起原先的“五凤楼”还是逊色了不少。

  “五凤楼”为什么又叫“合一堂”呢?原来在古代“五凤楼”的作用主要是族人议事用,为了各自的利益,每每是这一甲人和那一甲人闹矛盾,不和气,遇到这种情况,族长总是伤透了脑筋,据说有位族长比较聪明,他将堂名取“合一”,意为;王姓人只要团结一致,合力为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族人一致赞同。不过在造匾写字时又犯难了,这“合”“堂”字好写,这毛笔“一”字确实是很难写好,当时的写字先生是你推我,我推你,没人敢下笔,碰巧有位要饭的乞丐路过,看到这种情景,大起胆子喊道:你们也真是的,一个“一”字有什么难写的,你不写,他也不写是吧,我来写。说罢也不管众人同不同意,就从脚上脱下一只草鞋,蘸上墨汁用手在扁上一抹过去,恰好横在“合”“堂”字之间,不偏不倚,不肥不瘦,成就了一段美事,只可惜那块扁如今不知去向,不然定会价值不菲。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村民彻了一面墙将整个“五凤楼”前面都封住,只从腰门进出祠堂,巧妙地保住了祖先留下的辉煌古迹,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拆除封墙,使得“合一堂”予以重见天日,再放光彩。

标签: 神之墓地攻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